-
社会媒体维基百科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Logo
维基百科(英语:Wikipedia,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这个站点使用Wiki,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条目。维基百科是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路百科全书,其目标及宗旨是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用他们所选择的语言来书写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也被称作“人民的百科全书”。
基本简介 维基百科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由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维持,其大部分页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浏览器进行阅览和修改。因为维基用户的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维基百科也被称为创新2.0时代的百科全书、人民的百科全书。这本全球各国人民参与编写,自由、开放的在线百科全书也是知识社会条件下用户参与、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的生动诠释。英语维基百科的普及也促成了其它计划,例如维基新闻、维基教科书等计划的产生,虽然也造成对这些所有人都可以编辑的内容准确性的争议,但如果所列出的来源可以被审察及确认,则其内容也会受到一定的肯定。维基百科中的所有文本以及大多数的图像和其他内容都是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发布的,以确保内容的自由度及开放度。所有人在这里所写的文章都将遵循copyleft协议,所有内容都可以自由的分发和复制。
截至2011年11月,已经有超过3172万的注册用户以及为数众多的未注册用户贡献了282种语言超过2024万篇的条目,其编辑次数已经超过12亿3192万次。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参与者进行数百万次的编辑。维基百科的中文版本中文维基百科正式开始于2002年10月24日,包括大陆简体,港澳繁体等。截至2011年11月16日已经有超过38.5万篇中文条目。除了中文维基百科以外还设有其他独立运作的中文方言版本,包括粤语维基百科、闽南语维基百科、文言文维基百科、吴语维基百科、闽东语维基百科及客家语维基百科等。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在这里“Wiki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为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最早将全世界的知识收集于一个屋顶下,供人查阅的要数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而出版百科全书的的想法则可以追溯到狄德多等18世纪百科全书派。在各国的大学中,图书馆是最佳的百科全书会集点。今天最常见百科全书的包括了英语的《大英百科全书》、《美国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以及中文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1995年,沃德·坎宁安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维基百科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服务非常不稳定。[1]
-
编辑本段创建历史
维基百科由Bomis网站的
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12张)
总裁吉米·威尔士发起。在此之前,他曾发起过一个虽属自愿创办但却处于严格控制下的百科全书项目Nupedia,主编们都拥有博士学历,但他们只收集了几百篇文章,2年后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这个项目流产了。为了不让这些内容浪费掉,2001年1月威尔士将这些文章贴到一个wiki网站上,并且邀请访问者对之做出修改和增添新的内容。这个网站第一年就取得了很大成功,第二年也是如此。
维基百科最初的构想是在拉里·桑格(当时Nupedia主编)和一个电脑程序员Ben Kovitz于2001年1月2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次谈话中最早提出的。Kovitz当时是wiki程序的协作开发者之一(现在依然是)。当他在晚餐中向桑格解释wiki的概念时,桑格立即发现wiki可能是创建一个更开放的百科全书计划的技术。在此之前几个月,桑格和他的老板威尔士,Bomis,Inc. 的总裁兼CEO,讨论过如何通过建立一个更开放、轻松的计划来协助Nupedia的发展。
因此桑格立即说服威尔士在Nupedia中建立一个wiki。Nupedia的第一个wiki于1月10日上线,不过在Nupedia的编写人员中遇到极大阻力。因此,一个新的以“维基百科”(Wikipedia)命名的新计划于1月15日在wikipedia网站正式启动。位于美国加州圣地牙哥的服务器和电缆都由威尔士捐献。
在科技站点Slashdot的三次报道后,维基百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Google一天也会带来上千人的新流量。
英文维基百科在2001年2月12日达到1000页,9月7日达到10000条条目。在计划的第一年,有超过20,000条条目被创建,平均每月1500条。2002年8月30日,已经有40000条条目。成长的速度从计划之初就在平稳增长。
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际化的维基百科,2001年5月,13个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计划开始(包括了阿拉伯语、中文、荷兰语、德语、世界语、 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到九月,又有三个语言版本加入了维基百科大家族。到了该年度末,挪威语等另外三个语言版本也宣布成立。
2002年2月,由Edgar Enyedy领导,非常活跃的西班牙语维基百科突然退出维基百科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百科(Enciclopedia Libre);理由是未来可能会有商业广告及失去主要的控制权。同年十月,在维基百科参与者Daniel Mayer(maveric149)及其他参与者试图重新整合两个计划,但是Enciclopedia Libre的参与者投票决定,在维基百科能够提出一个团圆提案之前,反对重新整合。然而,Enciclopedia Libre的用户不排除在未来重新合并的可能性,并且希望继续与维基百科保持联系。这场纷争也引起了关于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的角色的广泛讨论,并且直接导致了非英语维基百科的几项重大改革。
也经常有破坏者访问维基百科并大肆破坏该计划,通常这些破坏都很快被修复,但是对英文维基百科首页的不断破坏最终导致首页被“保护”,以确保只有管理员可以对其进行修改。
2002年3月,用户ID24开始在英文维基百科发表许多极左文章,关于他的激烈讨论最终导致严重的人身攻击,吉米·威尔士最后于2002年4月禁止ID24对维基百科进行编辑(但允许继续浏览)。而经常在德国历史相关的文章中发表亲右翼观点,并且导致多次争论的用户「Helga」,则在2002年9月被禁止编辑维基百科。
2002年8月,在吉米·威尔士宣布他将不会在维基百科上刊登商业广告之后不久,维基百科的网址从维基.com变为维基.org。
同年10月, Derek Ramsey(Ram-Man)使用机器人软件(bot)自动添加有关美国城市的信息。这些文章都是自动从人口普查报告中产生的。同时,类似的程序还用于部分其他议题。
2002年12月,姐妹计划Wiktionary(维基辞典)正式开始;它的宗旨是建立一个所有语言的词典。它与维基百科在同一个服务器上运行,使用同样的软件。
2003年1月,维基百科开始支援TeX数学公式显示,代码由Taw编写。
2003年1月22日,英文维基百科达到了10万条条目的里程碑,并再次被Slashdot报道,两天之後,当时第二大的维基百科,德文维基百科,也达到了1万条条目里程碑。现在在不断增加。
2011年1月,维基百科创立十周年。
-
编辑本段注册版权
维基百科和Wikipedia是非盈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持有的注册商标,该基金会建立了许多开放内容的计划。在所有的这些计划中,都欢迎您勇于编辑条目,以协作的方式贡献您的知识。
所有在维基百科内的文字,以及大部分的图片和其他内容,都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CC-by-sa-3.0)方式授权。作者能保有其创作内容的所有权,同时本授权让这些内容能自由的被散布或复制。
版权信息
维基百科所有的文本内容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发布,它受到自由软件基金会的领袖、自由软件运动的先驱理查德·斯托曼博士的大力支持;斯托曼博士是少数几个在维基百科或Nupedia(另一个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计划开始之前就提出编撰一个自由的百科全书的人士(参见他的论文,The Free Universal Encyclopedia and Learning Resource)。
随着人类信息传播途径日益畅通,知识过度保护还是共享一直是关于知识产权的争论的核心问题。维基百科所遵循的C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就是一个反版权的内容开放协议。
GFDL是一种copyleft许可证。Copyleft是指将一个程序变成自由软件,同时也使得这个程序的修改和扩展版本变成自由软件,与它对应的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copyright(版权),后者保护版权只能被其他人在一定条件——通常是付费的条件下使用。
“GFDL所代表的文档开放运动,是1990年代初源代码开放运动的延伸”,中文维基百科的管理员之一时昭说。我们可以将它们都称之为内容开放运动。在中文维基百科中,有一条条目“内容开放(open content)”,条目中说“内容开放的作品是指任何在比较宽松的条件下发布的创造性作品”,这些作品允许公众在不受传统版权的苛刻条件约束下,自由地复制和传播它们。
维基百科还允许第三方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自由修改和发布修改版本的作品。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你必须遵循GFDL的另一个条款:你必须保证自己允许公众对你的作品拥有同样的自由。自由获得,自由复制,甚至自由销售维基百科,不能独占所有的权利——维基百科因而被称为“公众的百科全书”。
除维基百科之外,内容开放运动包含更多内容。它还包括了从1971年就开始的由米切尔·哈特发起的古登堡计划,这是历史最悠久的免费提供网络图书下载和阅读的开放运动;以及最近几年影响颇大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网页,这个计划让麻省理工的所有大学部或研究所的课程教材都能够上网,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任何使用者,开放分享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和思考模式。
参与人员
百科是由全球无数志愿学者、玩家、学生等等有知识的人共同建筑的。计划的参与者叫作维基百科人。参与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
全计划中没有所谓的主编。两个创立维基百科的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一个小型互联网公司Bomis的CEO)和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喜欢将自己看作是负责防止计划走回头路的普通参与者。
在计划的最初几年,桑格是一个受雇佣的带薪职员。他的工作是管理维基百科(和Nupedia);当有意见分歧时,他可以在听取各种意见后作出最终决定。但是随着资金的短缺,桑格最终不得不辞职,不过他依然参与维基百科计划。
吉米·威尔士及全体维基百科人,现在负责桑格之前的部分工作。为维基百科作出过贡献的其他现在和过去Bomis的雇员包括了Tim Shell,Bomis的创办人之一,和程序员Jason Richey以及Toan Vo。
审核机制
维基百科是个民主制、精英制、独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内容,由一般的维基人讨论、修改,通常为民主的形式。维基百科的系统里同时有资深的维基人担当管理员,负责清除破坏及封锁恶意破坏者之帐户。非常敏感的议题,则由吉米·威尔士最後把关。
网站特点
维基百科多语言入口页列出所有的维基百科语言版本。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维基百科与传统的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首先,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在线的论坛或其他任何东西。其次,计划本身也是一个wiki,这允许了大众的广泛参与。维基百科是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协作计划。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它方便不同行业的人士寻找知识,而使用者也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从而充实自己!当然,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目前中文版和英文版和百科全书也有部分敏感词汇被禁用。
语言版本
各个语言版本的运作都是独立进行的,编辑条目时并不受到其他语言版本的牵制,相同主题的条目也没有强制要从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中翻译过来,使用机器或网络自动翻译的文章是不被允许的,但是鼓励跨语言的编辑者利用人工来进行翻译,不同的语言版本具有相同政策规范,例如「中立的观点」,但其中可能有部份细节上的差异,条目文章和图片在不同语言版本间可供分享,早期是以跨语言连结(InterWiki)的方式分享,后来转为使用“维基共享资源”(Wikimedia Commons),在大部分的语言版本中,翻译过来的文章仅占条目总数的一小部分。
根据Alexa Internet於2007年10月的网路流量测量服务,全部维基百科版本的编辑次数已达到4亿次编辑,而英语维基百科的流量就占了维基百科总流量的45%(超过2亿次编辑),其余的55%则由其他各语言的维基百科分占。
以下列出条目数超过200,000的维基百科语言版本(最后更新:2011年9月20日,最新数据请参见Wiki Stats 统计
1英语(3,743,935)
2德语(1,288,456)
3法语(1,152,355)
4意大利语(842,593)
5波兰语(830,935)
6西班牙语(826,955)
7日语(769,079)
8俄语(769,037)
9荷兰语(750,292)
10葡萄牙语(698,001)
11瑞典语(409.930)
12汉语(391,440)
13加泰罗尼亚语(352,038)
14乌克兰语(314,342)
15挪威语(312,667)
16芬兰语(278,475)
17越南语(214,999)
18捷克语(206,898)
19匈牙利语(200,676)
请注意,条目数仅是比较不同语言版间的规模的一个范畴,质素和条目量同样重要,例如某些维基百科版本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条目都是由机器人创建的小作品,某些语言版本虽然条目量多,但参与编辑的人数却比其他版本来的少,例如波兰语等维基百科的条目数比西班牙语维基百科来得多,但参与者却较少。
中立的观点
维基百科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是中立和不偏不倚。维基百科的创始人之一吉米·威尔士说,必须保持中立观点(NPOV)这个原则在维基百科中是绝对的和不可争辩的的编辑原则,维基百科的章程是,“中立观点意味着应努力让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同意某种观点或事实……”因此全球化等争议问题的文章也得益于维基百科这种开放的全球属性。过去2年中,“全球化”这一条目已经有90多种解释,参与者来自荷兰、比利时、英国、澳洲、巴西、美国、马来西亚、日本和中国。
维基百科的管理员这样解释中立政策,“我们应该把争论中各方面的声音都公平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在文章中指出或暗示任何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中立的立场,中性的描述”。
维基百科采用中立观点的原因是,维基百科的管理员和参与撰写者都认为维基百科是一个关于人类知识的综合性百科全书,并且由于维基百科的条目撰写是由集体来完成,因此在撰写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争论。避免无休止的“编辑战”的最好方式,就是相信自己所要编写的“人类的知识”囊括了关于一个话题的所有不同观点和不同事实,同时这些观点和事实还会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改变和知识积累程度的改变而在人的观念中发生变化。
因此,维基百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不同的观点和事实,以及它们的变化都记录下来,而不是加上“正确”和“错误”的判断,或根据这种判断来隐藏“错误”的观点和事实。
中立性曾是被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推崇至上的新闻原则。但自亨利·卢斯创办《时代》周刊以来,中立性原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传统媒体抛弃。最常见的指责是,媒体在选择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时,就已经背弃了中立和不偏不倚的原则。《时代》周刊从未标榜自己能够不偏不倚地报道世界,它只是忠实地反映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即使有时带着强烈的偏见。
事实上,由于传统媒体所能提供的容量、空间、时间的限制,让传统媒体去展现关于某个事件的所有事实、观点是不现实的,因此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必须充当“把关人”的角色。而对于维基百科来说,则不存在这种限制,网络似乎为不偏不倚呈现各种事实和观点提供了可能性。维基百科的管理员强调,维基百科的中立原则并不标榜自己的客观,而是指维基百科应该试图去描述争论,而不是参与争论。不管怎样,历史是客观的,不会改变,当技术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历史构建从而替代少数精英的分析时,历史应该更能回避主观。
-
编辑本段批评
随着维基百科规模的增大,对维基百科的批评也逐渐增多,其中主要的批评有:维基百科人人可编辑,缺乏权威,不够可靠;在中国内地浏览时,维基百科服务器响应过慢;维基百科的编辑代码过于复杂,一般用户需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编辑技巧;在部分词条上,维基百科体现了集体偏见;维基百科上复杂的人际互动,妨碍了维基百科的基本宗旨等。
目前由于维基百科也正对社会产生影响,许多研究生的论文会引用维基百科的内容。某些媒体或政论节目也会引述维基百科的内容。
-
编辑本段管理原则
截至2007年11月,中文版共有90位管理员(北京6个、上海5个、广东7个、台湾19个、香港15个、澳门4个、其他地区34个)。在各地,也有相关的维基聚会。
管理员是拥有“系统操作员权限”的维基人。目前的维基政策是将此权限慷慨地授予任何人,只要此人已经活跃地在维基百科贡献了一段时间,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为大家熟知并信任的维基社群成员。总体上,遴选标准已随实践变难。
“不应该有什么大不了的。”吉米·威尔士曾如是说。
管理员并没有丝毫特殊权威的光环,在编辑责任方面,他们与其他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部份维基人认为“管理”或“站长”是一种误称,因为管理员只是一群维基百科的用户,由于他们看起来值得信任并提出了善良请求,而将基于正常运作及安全考量的某些功能限制从他们身上解除。应当指出的是,管理员没有任何高于其他用户的特权,唯能实现社群讨论所得的共识。维基百科运作之初,所有的用户都能做管理员的事情;现在,原则上,大家仍应这样。即使未被赋予额外的管理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如管理员般行事,只要他们不冒称是管理员。这样的用户更有可能被社群成员提名为正式管理员,并且若被提名,更有可能被选为管理员。
社群的确期待管理员行使必要的清洁整理杂务,这就要求管理员被信授额外权限。这些杂务包括(但不限于):监视删除投票和请求,并按照社群的共识保留或删除有关条目;监视新建与更动的文章并迅捷地删除明显的破坏;应用户请求,完成需要管理权限的任务。因为管理员被认为是社群的经验成员,需要帮助的用户经常也会寻求管理员的建议与资讯。
维基守则
守则所有参与维基百科工作的参与者都遵守一些基本的守则。这些守则使整个计划能够平稳并卓有成效地展开。其中一些守则包括。
首先,由于参与者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与背景,来自于世界不同的角落,维基百科试图使它的文章客观、公正。这并不是说要以“一种”客观的观点来表述,而是公平地呈现一个议题所有的观点。
第二,有一些所有参与者都要遵守的重要的命名常规。
第三,维基百科人使用“讨论页”来讨论如何修改文章,而不是在文章中讨论。至于一些会影响到很多条目的议题则放在元维基中讨论。
第四,有一些不受欢迎的文章,因为它们严格地来讲并不是百科全书的条目。
第五,维基百科社群有许多受广泛支持的规则必需遵守。其中最受支持的一条规则是:“如果规则让您感到紧张和有压力,让您不想再参与维基,那么就忘掉这些规则,做您自己的事儿吧!”("If rules make you nervous and depressed,and not desirou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wiki,then ignore them entirely and go about your business.)但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如此,维基却至今依然是一个很有组织、很规范的系统。
处理破坏
与此同时,一些恶意的修改行为也会被限制。对破坏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用户只需查看近期修改的清单就可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发现这些破坏行为,然后点击撤销按钮就可以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这就比较利于wiki社区对质量的掌控。
2004年11月1日前一期的《新闻周刊》引用英国艾塞克斯一位维基百科迷(他曾对1000多个词条的正确性进行网上监督)的话说:“合著百科全书的想法也许是有些疯狂,但它的自控却很好。”
软件硬件
维基百科所采用的wiki软件版本是由Clifford Adams编写的UseModWiki(第一版)。2002年1月,维基百科开始在PHP wiki软件上运行,并使用MySQL数据库。Magnus Manske还特别为维基百科专门写了很多功能(第二版)。之后不久,随着人流的增加,网站速度明显下降,到了几乎无法编辑文章的地步。对软件的一些修改只能应付暂时之需。然后Lee Daniel Crocker从头开始重写了整个程序;从2002年6月开始,一个新的程序开始运行(第三版)。Brion Vibber从此开始负责修补及维护程序以及数据库。目前所用软件称作MediaWiki。
2005年1月,维基百科运行在佛罗里达州的39个服务器。直至2005年9月,服务器的数量已增至100多个,分布全球四个地方。
姊妹计划
维基媒体标志维基百科是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运作。维基媒体基金会同时还拥有其他几个多语言、内容开放的维基计划:
元维基:协调各维基计划
维基教科书:教科书和手册
维基语录:名人名言的集锦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维基物种:自由的物种资料库
维基共享资源:自由可共享的资源库
维基学院:自由研习社群
维基孵育场:测试新的维基媒体
其他语言
条目数量在250,000以上的语言版本:
Deutsch (德语) - English (英语) - Español (西班牙语) - Français (法语) - Italiano (意大利语) - 日本语 (日语) - Nederlands (荷兰语) - Polski (波兰语) - Português (葡萄牙语) - Svenska (瑞典语)
条目数量在80,000以上的语言版本:
中文 - Català (加泰罗尼亚语) - 攁猀欀á (捷克语) -- Esperanto (世界语) - Suomeksi (芬兰语) --- Norsk (bokmål) (书面挪威语) - Român (罗马尼亚语) - Русский (俄语) - Sloven椁渀愀 (斯洛伐克语) -Türkçe (土耳其语)
条目数量在40,000以上的语言版本:
ㄆ (阿拉伯语) - Bahasa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语)-Български (保加利亚语) -Dansk (丹麦语) -Eesti (爱沙尼亚语) - (希伯来语) -淕/ (韩语/朝鲜语) -Lietuvi (立陶宛语) -Magyar (匈牙利语) -sloven椁渀愀(斯洛文尼亚语)-Српски (塞尔维亚语) -Укранська (乌克兰语)
条目数量在20,000以上的语言版本:
Bahasa Melayu (马来语) -Bosanski (波斯尼亚语) -Ελληνικ (希腊语) -Euskara (巴斯克语) -
ㄆ (波斯语) -Galego (加利西亚语) -Hrvatski (克罗地亚语) -Norsk (nynorsk) (新挪威语)- (泰语) -- Ti渞最 Vi琞 (越南语)。
维基原则
【我们不供出售】
如果你正在期待维基百科会被你身边友善的网路巨人并购的话,您可能会大失所望。维基百科是由设於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属於美国国税法中501(c)(3)类的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运作的非商业性网站。我们的资金来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捐款及美国政府的补助金,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免费的知识提供给地球上的每个人。更进一步的资讯,请参考:维基媒体基金会网站
【只要符合少许条件,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我们的工作成果】
在自由软体社群(包括了GNU/Linux和Mozilla Firefox)的启发下,维基百科的内容没有设立传统上的版权限制。相反地,我们采用了「自由内容授权」(更准确地来说是GNU自由文档协定证书):所有由我们的用户创作的文本和作品永远都可以由任何人自由地复制、修改及散布。我们只要求你必须注明这些作品的作者,并且不得对原作或你对原作之修改赋予任何额外的版权限制。本网站的许多图片、影片与其他媒体也是采取自由内容授权或是属於公有领域。你只要检视一下那个档案的描述页面就能查出它的授权类型。
【我们会说爪哇语…】
以及其他大约250种语言。没错,目前其中只有大约70种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拥有超过一万篇文章──但那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每种语言版本产生与发展文章的方式都和其他语言版本有所不同,尽管有些语言版本是直接翻译自其他语言版本,但这些翻译都是由志愿者而不是透过机器翻译完成的。维基媒体基金会目前已经在七个国家中有各自独立运作的地方分会,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成长,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提升地方上对此计划的关注。在许多国家中,包括美国,维基百科都名列於前十大热门网站之一。更进一步的资讯,请参考:维基百科语言列表和维基百科流量统计
【事实上你无法改变维基百科里的任何内容】
你只能增加内容。维基百科是一个被设计为可以保存所有修改的资料库。今天你阅读到的一篇文章就好像只是一份当前的草稿一样;每当它被修改时,我们会将新旧版本都保留起来。这个做法使我们能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或者在需要时将文章回复到旧版本。作为读者,你甚至可以引用其中一个特定的版本。你只要在左方控制列的「工具箱」中点下「永久连结」,就可以连结到该文章版本的网址,其内容永远不会改变。(然而假如该文章被删除的话,除非你是一名管理员,你的永久连结网址就会失去效用。)
【我们非常在乎文章的品质】
维基百科有一连串复杂的政策和品质管理程序。编辑者可以立即检查其他使用者所做的每项改变、监控有兴趣的议题、追踪某个用户的贡献历史、将问题文章加入监视列表以利日後回顾、回报破坏行为、与其他使用者讨论每篇文章的好坏,还有更多更多。我们最好的文章会被颁发「特色条目」的头衔,有问题的页面则会被提名删除。「维基专题」的目标是提升某个特定领域议题的文章品质。非常杰出的文章有可能会流通於其他媒体,或者透过Wikipedia 1.0计划向学校散布(中文维基目前尚没有Wikipedia 1.0计划的筹画)。我们真的很在乎让我们的内容做到尽善尽美,而且我们从未停止思考达成此一目标的新方法。
【我们并不期待你信任我们】
像维基百科这样一部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的著作,它在本质上就会同时并存着两种文章:有些文章具有极为崇高的学术价值,有些文章则可以说是完全无用的垃圾,我们完全明白这一点。当然,我们尽量将坏文章的比例降到最低,并找出有助于让你知道某篇文章之品质状况的方式。即使维基百科处于最好的状态,它毕竟是一本百科全书,具有百科全书一切该有的限制。它并非原始文献。我们请求你不要因为维基百科本身的条件限制而加以批评,而希望你在使用它时抱持著一种认知态度,知道它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另外,由于某些文章可能存在着错误,所以请不要使用维基百科来做重要决定。
【我们并不孤单】
维基百科是一个成长中的自由知识运动的一部份,并已开始渗透入科学界和教育界。除了维基百科之外,维基媒体基金会还经营有其他八个姊妹计划:维基词典(多语言的字典和词典)、维基文库(文献纪录的图书馆)、维基共享资源(一个储存有超过一百万笔图片、影片和声音档案的媒体资料库)、维基教科书(教科书和手册资料库)、维基大学(互动式学习资源)、维基新闻(全民可参与的新闻网站)、维基语录(名人名言的集锦)以及维基物种(所有生物的物种资料库)。如同维基百科,这些计划全都采用自由内容授权条款并开放给所有人编辑。
【我们只是一群资料收集者】
维基百科上的文章不会署名,贡献者也都是非给薪的志愿者。无论你是自称为一名教授、使用你的本名或使用假名,你的编辑与论点都会根据其本身优劣受到评判。我们要求文章中所有重要论点都必须注明其可供查证的出处,而且我们不允许编辑者发表个人结论。所有编辑者都必须实践「中立的观点」原则;他们必须收集可以追踪至可靠来源的意见。
【我们并非极权统治,也不是采取任何其他一种政治系统】
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控制者为理事会,根据规定其成员大部分必须由维基媒体社群中选出。理事会和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不会干涉编辑事务,每项维基媒体计划也都各自独立管理并以舆论为导向。维基百科的创立者吉米·威尔士偶尔会担任英语维基百科的最终仲裁者,但是他的影响力是奠基於他的威信而非权力;他的决定只有在不牴触广大社群的意见下才会发挥作用。维基百科不但透明公开,也会自我检讨;所有争议都公开辩论,甚至当某些争议到达一定程度的重要性时,会被纪录在维基百科本身的条目里。
【这是一个百年大计】
如果它没有演变成更重要的东西的话,我们希望维基百科至少能存在一百年。所有关于维基百科的一切都是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的内容授权方式、组织与管理模式、国际化目标、基金筹募策略、开放原始码软体的使用以及我们为达成此目标的不懈努力。我们希望你在心中想像一个每个人类都能自由地分享一切知识的世界。那就是我们的信念──而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
编辑本段相关问题
因为维基网站是24小时开放,没有使用和编辑的时间限制,导致很多维基百科狂。有些人本来就已经有网络成瘾障碍,因为有了维基,他们就更加有理由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好像为人类知识宝库做贡献,让他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为维基免费管理的管理员也同时花费大量时间,管理各种语言版本的维基。这些人可以每天花费8小时以上的时间在维基百科上,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相似计划
维基百科常常被拿来与以下的计划做比较:
1、Nupedia:已停止的百科全书计划。
2、Everything2:范围更广的计划,性质不限百科全书,内容属于不开放。
3、大众百科:由维基百科创办人之一的拉里·桑格(Larry Sanger)成立于2006年,试行阶段需注册,注册自由,要求用户真名与个人简历,用户分作者与编者,编者多为专业人员,有权“赞同”某次编辑。
4、h2g2:英国广播公司发起的有时候十分幽默的百科全书,基于Douglas Adams的小说中虚构的百科全书《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5、大英线上百科全书:属于大英百科全书的网路线上版,但需付费使用。
6、伪基百科:与维基百科相似,但以搞笑及恶搞为主,较幽默怪诞。
7、其它相似中文计划:百度百科、维库、维客、香港网络大典、天下维客、中华维客、互动维客、MBA智库百科、搜比旅游百科、加拿大中文百科、等。
中文版的繁简处理
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处理是中文维基百科的一项自动转换,目的是以电脑程式适应不同用字模式的差异。
中文维基百科的读者和编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所需求或贡献的中文在性质上有许许多多的差异,像是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差异、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中词汇的差异、方言差异造成的书面语言的差异等等。本百科将这些中文性质集合在一起,称为“用字模式”。可以说:一种用字模式就是某些中文性质的一个集合。
为了整合读者和编者多元的资源,也为了促进各方的交流,本百科并不规范读者或编者要使用何种用字模式,而是尝试以电脑程式的自动转换来适应这些差异,让编者可以以自己的用字习惯提供资料,也让读者可以选择所要的资料的用字遣词。
目前的中文维基百科正在进行这样相当特别的电脑程式试验。因此编辑和阅读时有特别的事项需要注意。事实上,就连本节尝试说明的事项,也有许多模糊之处。
免责声明
维基百科是内容开放的在线的百科全书,它个人和团体自发组成的,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类知识的共有资源。这个组织允许任何人通过因特网联接和WWW浏览器在这里创建和修改内容。因此,请注意您在这里找到的内容并没有任何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专业人员在维基百科上对内容的完善性、正确性或可靠性进行必要的审查。
这并不是说您在维基百科上找不到有价值的和正确的信息,但是请注意维基百科不能保证无论以什么方式在这里找到的信息的有效性。它可能在最近已经被修改、破坏,或者有人对它所感兴趣的知识的某些陈述的看法不一致而进行了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是挑选和批准条目的“可信版本”。这些文章现在放在Wikipedia:特色条目中,但是这些文章可能在您浏览前刚刚被修改过。
如果维基百科内或链接到外部网站的信息不准确或涉及诽谤,作者、参与者、赞助者、管理员或其他任何与维基百科有关的人都不会对此负责。
请确认您了解到,您从这里所获得的信息都是自由、免费的,而且您没有与任何人有契约关系,无论是本站的使用者、所有者、服务器提供商、任何维基百科参与者个人、管理员,还是其他任何与本计划及相关计划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在一个有条件的许可之下,您可以从本站复制任何内容,但是维基百科或它的代理人、成员、组织者或其他用户都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维基百科的条目中所使用或引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图案版权、隐私权或其他类似的权利都归其拥有者所有。将他们用于这里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将它们用于其它目的。
请注意您在这里所找到的信息有可能违反了您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维基百科并不鼓励任何人触犯法律,但是由于这些信息都是储存在一台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韩国及荷兰亦有服务器)的服务器中,任何的内容都是受到诸如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及其他当地法律的保护。您所在国家法律所保护的言论自由范围可能没有像美国法律的精神那么广泛,因此如果您使用或链接本站内的任何信息,维基百科无法为可能带来的违法行为负责。
如果您需要具体的建议(例如在医学、法律和风险管理方面),请咨询一名注册或在该领域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有关具体的免责声明,请登入维基百科以参见Wikipedia:风险声明、Wikipedia:医学建议和Wikipedia:法律声明。
并不是维基百科内所有的内容都经过同行评议;虽然读者可能修正错误或删除错误的内容,他们没有法律义务必须这么做,因此在这里的任何信息都无法保证正确。
所导致的任何伤害都不应该构成对维基百科的指控,因为维基百科是一个由自愿个人所组成的松散组织,以创造各种内容开放的在线教育、文化和信息资源为目标。在这里的资料是无偿提供给您的,在有关您超越GNU自由文档许可证的范围使用或修改这些内容上,您与维基百科之间没有协议或共识;如果其他人修改您发表在维基百科或相关计划上的文章,与维基百科有关的任何人士也都不负任何责任。
维基百科的目标是收录全人类的所有知识,它包含有成千上万条的文章和主题。其中小部分的主题可能会经常被教育机构、政府、社团、父母或其他过滤机制检查。阅读或使用这些内容也可能会触犯当地的法律。
2、维基百科中的一些图像对于某些读者视为不良的或无礼的。例如某些文章含有对暴力的描述,或者有人体解剖学的图片。
3、许多文章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作了很直接的描述,可能含有一定的危害性。
4、一些条目或图像可能含有恐怖、残酷或其他对未成年人不良的内容,这可能使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
5、应该注意到维基百科是对公众完全开放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编辑。
维基百科中可能含有许多错误、偏见和重复,我们欢迎读者帮助我们修复这些问题。非常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节,请您尽情享受在维基百科的体验。
有关争议
维基百科由于其内容的自由、免费、内容开放一直来颇受争议,其编辑的不受限导致一些敏感信息被编辑和查看。
-
编辑本段大学课程
-
编辑本段申遗活动
2011年5月,维基百科(网民自撰自编),欲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维基百科将启动全球签名征集,目的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媒体认为,这是数字产品第一次申请文化遗产,整个过程势必充满争议。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一般认为,网络上的事物历史不算悠久,没有成为遗产的条件。
德国布莱登伯格理工大学的文化遗产专家布里塔·鲁道夫(Britta Rudolff)表示,文化遗产专业人士一般都比较保守,他们可能不会选择网络事物,他们希望古代的东西,互联网只有十多年历史,要成为文化遗产很难。
据悉,让维基百科申请文化遗产的主意最先出自德国。当地的维基百科分支机构三月份在柏林的一次大会上提出了这一主张。目前维基百科德文版拥有120万个词条,数量仅次于英语版。[3]
-
编辑本段争夺权益
-
编辑本段使用OSM地图
由于Google公司对频繁使用地图服务的企业收费的行为确实引起不少公司的不满 ,继苹果和Foursquare放弃使用Google地图后,维基百科也宣布其最新版本的iOS和Android应用将使用OpenStreetMap提供的开源免费地图服务。
目前,维基百科通过MapQuest的服务器运行OpenStreetMap,不过,维基百科母公司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计划不久后使用自己的服务器。
其实大家都知道维基百科作为非营利性网站,可以获得Google地图免费使用权(或仅收取少量费用)。然而,对维基百科而言,使用“开放、免费的地图数据”比节约成本更重要。维基百科的Yuvi Panda认为“放弃Google地图的API,让应用运行在没有Google 私有应用的Android移动设备中才是纯粹的开源。”[4]
-
-
- 标签:
- 计划
- 编辑
- 维基百科
- 内容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