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二师31团中学张辉《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学习目标
    • 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 内容概述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消失得无踪无影。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

    理。

     

    学习者特征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初知做人的某些道理,但看问题,想问题还不全面,通过学习本课要多看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陶罐、铁罐的实物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策略

    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品质。

    通过读读议议,对比陶罐和铁罐最后的下场,体会文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课文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两件事,我们就来了解这是两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指导朗读部分非常好,对陶罐和铁罐的个性特点的总结,也很到位!


     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一部分,具体是如何进行的,写的更详细一点就更好了!另外,人们的欣喜的语气,以及与陶罐之间的对话,是否需要简要进行指导,与老师探讨。
     

    三、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北风和太阳》《眼镜盒眼镜盒的故事》《狐狸和鹤的酒宴》《不自量的公羊》

     

    四、确定主题,写话训练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写一则寓言故事。

    //这个写话题目相对比较难,可以结合本课的主题进行写作题目的设计,如从这篇文章中你了解了什么,或者结合扩展阅读材料创编。

    五、反馈交流,修正补充

    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1----2篇来交流,修改,补充

    板书设计: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易碎                坚硬

     

    谦虚 大度 骄 傲轻蔑

    课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本课中,“奚落”一词贯穿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一、 读中悟“奚落”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先请学生自读对话,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指名读,因为有读出理解的要求,所以学生在读的时候,便极力通过语调的高低起伏来表现铁罐的傲慢。接着,我继续深入:大家觉得读的好吗,还缺点什么?细心的学生说,他的表情没有表现出傲慢。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带上表情来读,于是,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下子抓住了所有同学的眼球。在这次对话教学中,我还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感受标点符号在表现人物内心时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你不敢碰我,陶罐子。”通过这样的朗读对比,不必讲解太多,学生已经对铁罐的傲慢无礼了然于心。这时候,我不失时机的追问,现在来说说“奚落”的意思吧。学生很自然的说出:“奚落是指看不起别人。”虽然有所理解,但还不够深入,仍需进一步的挖掘。

    二、 悟中感“奚落”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也渐减走进文本之中。伴随着陶罐和铁罐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因为学生对铁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认识,所以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对话教学中,除了朗读之外,更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感受铁罐岁陶罐的奚落和陶罐的友好、谦虚、宽容。如:在第三次对话中,我着重抓住了陶罐没有说完的半句话,“再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陶罐会说什么。孩子们仿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畅游在想象的快乐之中,让课堂充满了奇思妙想。“相提并论”一词是第三次对话中的重要词语,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感悟,更深入地理解了“奚落”一词。第四次对话中,“陶罐沉默了”,句子本身好理解,但是,陶罐“沉默”的背后是什么?此时,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这时候,我再一次问学生:什么是“奚落”?学生很完整地说出:“奚落就是用尖刻的话语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在悟中感“奚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感中说“奚落”

        学生在感悟文章,认识两个人物后,对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品质,对他们看待问题不同的态度,都有了或深或浅的想法,请他们说说对陶罐和铁罐想说的话,这是一个人文性的综合练习,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心声。。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自己的优点,你还能看见别人的优点,我要向你学习。”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谦虚,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对你说:“面对铁罐的傲慢,你还那么心平气和的说话,你可真有风度啊!”  铁罐,我想对你说:“你不要太骄傲了,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铁罐,我想对你说:“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

      这样丰富精彩的说话练习是学生基本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所有的感触。这样的语言文字综合性练习是新课程课堂所需要的。再好的课堂也难免有遗憾,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陶罐和铁罐的思想品质不偏不倚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又不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过于繁杂。这是在今后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中继续要做的工作。

        有效教学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是最好的“人文关怀”语文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无法逃避和躲藏的真实生活,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就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来认真解读文本,把握语文的命脉,寻找有效的策略,共同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吧!

     



     

    • 标签:
    • 学生
    • 陶罐和铁罐
    • 理解
    • 教师
    • 陶罐
    • 奚落
    • 课文
    • 傲慢
    • 铁罐
    • 对话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