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Internet环境中主题研究式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1、基于Internet的主题研究式活动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基于Internet进行对某主题进行研究,是中小学在教学中使用Internet的较普遍方式之一。通过对多种教学实践的总结,这里提炼出以下课堂活动课教学的教学模式,其结构图如下所示:
图3-17 基于Internet的小学主题研究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通过大的主题情境设置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动机,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子主题,讨论确定该主题的研究方法,利用Internet资源与工具,完成相互协作、资料收集、子主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并以研究报告、幻灯演示报告、自制网页、自编小程序等形式的成果提交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在相互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将自己成果加以修改,成为最终的成果作品,以此完成子主题的研究。-
2、基于Internet的小学主题研究活动课的具体操作
课堂中使用Internet环境进行主题研究活动课教学的具体操作如下所述:
设置情境——利用Internet中的资源设置活动的情境,由情境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
确定主题——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或者研究。提出主题后应当立刻构思完成主题的方法与手段。一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者对主题进行一定的说明,或者对一些大型主题进行分解,分解成几个小的主题以便于学生们的分别专项研究。在此教师会揭示一些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完成主题——完成主题是主题化互联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已经提出的方法与手段使用计算机获得相关的信息。当出现学生所用方法不能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第二,根据主题、子主题的特点,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认识。学生利用网站搜索引擎找到众多的关于当前学习主题的网站信息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们或分头查寻,或共同学习,保留有用的信息,去除无用的信息,得到大致结果。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浏览、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第三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自己的、初步的学习体会或者研究成果,并且以论文、电子投影片或者主页等形式将这种初步成果体现出来。
第四步,对形成的初步成果进行研讨。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对成果的研讨,或者编成群组、或者班级内交流、或者利用远程交流等方法、手段对初步形成的成果进行合作的研究与讨论。教师身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第五步,经过充分的研究、讨论后,再根据收集到的新信息,完善自己的成果,形成最终的学习体会或者研究成果。在此时,不再固定于一种信息来源。因此,学生此时得到的成果,往往不仅仅是由互联网网站上得到的。有时还有从各种途径得到的,如电视、报纸、杂志、书籍、收音机、访问等等手段,验证自己的结论与成果。
完成主题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着的。无论是阶段性完成的主题,还是一个未完成的主题,都在不断地得到新的信息、不断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完善、修整形成观点与成果。观点与成果也将继续补充、继续研讨、继续完善……。这样,学生的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
评价交流——对主题活动学习过程的评价,并进行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观点与成果、修改观点与成果,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此时并不是主题化教学的结束。学生还需学会展示、推销自己的成果,对完成的主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与交流。教师既可以指导与组织学生使用Email将自己的成果发送给师长、友人;也可以将成果打印出来形成小论文;可以将其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还可以制作成电子投影片在课堂中与同班同学交流。 -
-
- 标签:
- 成果
- 进行
- 信息
- 形成
- 研究
- 完成
- 学生
- 得到
- 活动课
- 利用
- 主题
- 环境
- internet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