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团何茵《孔子拜师》说课稿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孔子拜师》第二课时说课稿

                            21团学校  何茵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 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 “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 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 清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过程与方法

    学会抓住重点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拜访”和“拜见”词感悟孔子求知若渴、尊敬师长,抓住“迎候”和“等候”“毫无保留”这些词体会老子谦虚、诲人不倦的品行。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说教法

    根据选编本课的意图,教学中,以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同时,根据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等特点,为贴近学生实际,采用幻灯片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设情境,体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学生对词语的领悟能力比较差,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进行想象理解;感受孔子和老子高尚的品行。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想象”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方法学习。对课文进行有益的补充,拓展阅读,使语文课堂不局限于课本教材,让学生体验生活教材的无限力量。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处于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过度的阶段,在小学语文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课中,主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研读,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孔子和老子,从而深入地感受人物的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一)   研读“拜”,感悟品行。

    1、研读“拜”师原因,初步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重点研读句子: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研读词语:不够渊博   再联系“远近闻名”。引发学生深思: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为什么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呢?在深思中感受孔子的好学。)

     (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学无止境的理解)

     2、研“拜”师经过,深刻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

    导语:孔子在山东曲阜而老子却住在河南洛阳,两千多年前交通工具极不发达。既没有汽车,又没有火车,更不用说飞机了。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又是怎样到达洛阳的呢?

     (1)学生自主研读第二、三自然段,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设计理念:这是课文中重点句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自己的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语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在表达孔子谦虚好学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

    (2)想象说话,帮助学生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一刻不停地赶路,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早日到达洛阳拜老子为师。累了(        ),渴了(        ),饿了(         )

    (学生可能会说的比较抽象,比如;累了休息一下。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孔子会睡旅馆吗?以这种逆向思维的方式反问学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画面,扩展思维。)

    (3)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学生自由读,抓住“拜访”和“拜见”这一组近义词体会孔子对老子的尊敬。

     (4)   孔子和老子的对话。

    分角色读,以读为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行; “等候”和“迎候” 重点研读,让学生感受老子的谦逊有礼。“上前行李”、“再次行李” 教师稍作点拨,让学生感受孔子彬彬有礼,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每天、随时,感受孔子的好学:

    在(    ),在(   ),在(   ),孔子一遇到不懂的题目就(     )。

      研读:毫无保留,感受老子的诲人不倦。)

    3、品读中心句再一次感受孔子和老子高洁的品行。

    拓展阅读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断进行课外积累。

    写话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写话能力。

     

     

    • 标签:
    • 老子
    • 学习
    • 学生
    • 好学
    • 理解
    • 感受
    • 孔子
    • 研读
    • 课文
    • 重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