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朱红梅--2012年10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1、一去二三里
    • 【学情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的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第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非常富有诗情画意。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一、去、……”十二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过程与方法:利用情景图识字,念儿童歌谣中识字,把识字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 【教学策略】

    1、让学生反复接触汉字,创设情景,配以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小朋友已在生活中认识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展识字的形式,加强写字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朗读录音。

    • 【教学课时】

    两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真能干,开学到现在已会背好多儿歌,谁来背几首?

    2、复习汉语拼音(创设情景:拼音王国里的拼音朋友多想跟我们一起去念儿歌。你们看,他们已在城门口等着了,他们是谁,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 二、听读童谣、学习汉字。

    1、放朗读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

    2、这首儿童歌谣很想跟小朋友们见面。自由读《一去二三里》。要求:

    ①用手指着读,不认识字的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②念准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

    3、小组间互问,帮助纠正。

    4、反馈:指名读(一句、两句都可以)随机教学“去、里”。

    5、离开拼音朋友读。

    // 这一段为了提高效率,建议老师首先集中处理,利用一页ppt集中呈现生字词,让学生带拼音读和去拼音读,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多分配点时间。

    6、质疑:仔细看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 您质疑什么?您的预设是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

    7、(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语文数字娃娃。拼读。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重点指导:“八”“四”,激发学生想像:见到“八”字;会想到什么。编个故事记住“四”)

    8、游戏:“数学数字宝宝”和“语文数字娃娃”找朋友。

    (让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写出数学数字宝宝,指名把语文数字娃娃的卡片贴在对应处。)

    9、再读练读儿歌(再一次让学生与汉字见面。)

    10、出示挂图,看图说话,了解“亭台、烟村”。

    1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0和11两个环节请放置在第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生字词,从音形义三方面着手,同时能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至于课文的深入理解放置在第二课时完成。因此这一环节可以处理写字。

    • 三、拓展阅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材料》,读一读《识字通》。

    • 四、快乐说话。

    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数字,说一说。

    // 在说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开始写话,写多写少没关系,鼓励学生多写,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即可。

     

     

    •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处理的内容主要是关注在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老师在这里主要的是写字指导,写字指导应该放置第一课时完成。第二课时一般的操作模式如下:复习导入,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词----课文深入理解,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和感悟,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和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能够体会乡村的景色美,深化情感主题---在课文处理完毕之后,进入拓展阅读和写话环节,拓展阅读选择跟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能够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主题,写话也需要紧密围绕着课文主题展开,在此处建议老师能够尝试让学生能够仿照课文来编一编童谣,替换一些关键词之类的。

    • 一、召开汉字数字娃娃聚集会(联欢会)。

    摆出学生找的资料,玩逛“超市”游戏。

    • 二、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1)激趣: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放大的田字格)

    (2)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上。

    2、欣赏(已写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汉字的美。

    3、指导书写“一”

    (1)认识笔画“一”(较长叫长横)。

    (2)观察所在位置。

    (3)书写要领:起笔重,向右行笔,略向上斜,收笔稍顿。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

    4、同上指导二、三。

    特别注意:横的长短变化。

    5、开展书写比赛,当小老师评一评。

    • 三、玩拍手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妈妈在家织毛衣。

    你拍二,我拍二,王小二后山斗敌人。

    你拍三,我拍三,三毛流浪记。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青蛙蹦蹦跳。

    你拍五,我拍五,参见五娘娘。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包子六个角。

    你拍七,我拍七,七仙女下凡到人间。

    你拍八,我拍八,阿里爸爸真有趣。

    你拍九,我拍九,欢欢喜喜喝喜酒。

    你拍十,我拍十,蒋介石,我知道。

     

    //这一段材料放置在第一课时处理比较合适。

    • 四、拓展阅读。

    阅读《五指歌》。

    • 五、快乐写话。

    你能用一个、二头、三张等数量词来写一句话么?

    • 【教学反思】

    《识字一》这个单元,是继学习拼音之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这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又注意采取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认字,受到美的熏陶。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本课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重在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以及“去”和“里”这两个汉字,并能够有感情得朗读这篇古诗。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一个情境,从前,有个小朋友跟着妈妈一起去姥姥家,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请学生看图说话,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教学字,这样使学生的识字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同步。即发展了语言又认识了生字。

    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感情朗读课文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对美丽景色的憧憬和向往,才能充分体会图片中小朋友的心情。我在本课时的朗读中,教学设计得比较呆板。局限于本堂课的“语言场”,只是一味请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情,先分析了诗句,然后马上就请学生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并未很好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亲身体会诗句中的美景,切实感受到诗句的美丽,也没有很好起到老师示范朗读的作用,所以本课时学生朗读还不到位。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言,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课标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 标签:
    • 识字
    • 教学
    • 学习
    • 学生
    • 汉字
    • 课文
    • 课时
    • 朗读
    • 指导
    • 数字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