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民生谢成才《看雪》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跨越式发展课题”教学研究
《看雪》教学设计
设计者:肥西县民生小学 谢成才
一、概述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宝岛台湾,讲述了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升华对北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是难点。
教学目标具体分配: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2、读懂课文,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知识基础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能够掌握并且写出生字词,也掌握了部首的概念;
2、学生对创新识字、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
3、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平台中的阅读材料。
认知能力
1、学生喜欢直观的教具以及一些图片、动画等;
2、学生能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编儿歌等方法识字。
3、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够通过交流和合作在帮助下编出完整的儿歌或小故事。
学习动机分析
1、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
学习风格分析
学生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英特尔网络资源;
供学生自主阅读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件 (雪景图片,课文插图、音乐、雪景视频等)激发动机引入新课
2、用情感创设情景,了解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识字教学
通过先看flash和教师对生字的正确书写,然后自己练习写田字格掌握生字的写法
3、朗读
课件朗读,个人朗读,集体朗读等形式
4、主体策略
分两种层次的阅读贯穿在两个课时中,第一个课时注重字音字形,主要为生字服务;第二个课时主要为文章主旨服务。
5、写一段话
通过写一段话使学生加深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把握。
六、教学流程分析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雪吗?还记得去年下雪时的情景吗?
2、是呀,下雪时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整个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小朋友还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是,在我国台湾省的小朋友却不像你们这样可以享受到雪带来的乐趣,因为台湾冬季较温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里的小朋友是很难看的雪的。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看雪》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教师范读,让学生养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的习惯。
3、学生我学会了什么字,知道它的音是什么样的。
4、齐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2.出示生词卡,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3.出示生字卡,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那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
(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有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拓宽识字的途径,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读、摘桃子等,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四、指导书写
1、你认为哪些字难写?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
候:不要忘了中间的一小竖。
2、指导书写。(观察、笔顺、字形、描红、书写)
五、拓展阅读
读材料102页至104页的短文,划出今天所学的生字和你认为写的很好的词语。
六、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1、学生用看学景图片,把看到的说给同位听。
2、用今天的运用生字进行组词、写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2 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分角色朗读
1、 同桌之间互练,师生分角色读。
2、 表演读。
二、学习课文(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了谁看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雪?看到了怎样的雪?)交流以上问题(相机学习)
1、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3、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5、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6、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7、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三、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默读:把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画出来。
扮演角色读:一生扮演老师,一生扮演台湾小朋友,读后师生评议,重点读好几个问句。
2、借助图画,读美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等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3.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说”的句子。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份,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也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人民团聚。台湾小朋友盼望着到北京去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着台湾的小朋友能过来北京看雪,一起玩儿。有一位热情的北京小朋友还写了一首诗来欢迎他们呢?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们北京来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拍着手一起读一读诗,一起来欢迎台湾小朋友。
5、假如你就是北京小朋友,你会对台湾小朋友说些怎样的热情话儿?
6、终于有一年冬天,台湾的小朋友来到了北京,,但是那年北京刚好没有下雪。那么你会怎样台湾小朋友描述北京冬天的雪景,玩雪的情景呢?
三、拓展阅读
读材料102页至107页的
思考:1、台湾是什么样子的?
2、你心中的宝岛台湾?
四、拓展写作
1、假如台湾小朋友来做客,我们不仅用热情的拥抱欢迎他们,我们更会深情地说 :“ 。”
2、看图想象,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台湾小朋友 棉花做成的
老师童年在北京 看真的雪
他们想到北京看雪
教学反思:
北师大专家推门观课刚结束,劳苦和疲惫被抛到九霄云外,惊讶和欣喜让我激动不已。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而作为老师,关注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欣赏他们的言行,学会领悟他们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而语文课程是随“具体的儿童”来的,它将“具体的儿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关注“具体的儿童”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课程意识。那就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他们的求知欲望、表达热情让你吃惊,他们发挥出的巨大的潜能令你震惊。
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以前,我们对学生不敢放手,更不会放手。教师“前怕狼,后怕虎”,结果学生胆小怕事,不敢跃雷池半步。如今,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已经成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产,然而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甚至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这种角色的变化,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但绝对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请所有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吧!”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声音。
我坚信,学生就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来自课堂的、来自学生的资源吧!真正实现由“老师教我学语文”转变为“我们一起学语文”。
-
-
- 标签:
- 识字
- 学生
- 台湾
- 生字
- 课文
- 小朋友
- 儿童
- 北京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