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整合应突出语文教育的特点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1.整合应突出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更应突出语文教育的特点,尽量避免把语文的整合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自然课或者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这些特点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出发点。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我们在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同时,要考虑到“开卷”也可能“有害”。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多受益、提高效率,必须重视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认真选择。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3)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
      以往我们有一种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导致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学习母语不需象学习外语一样,不必从学习语音语法知识和规则入手。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作为母语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学生原有的口语语感的基础上,通过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的学习,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培养他们的书面语语感,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交流的能力。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身处在使用所学语言的社会环境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汉语汉字的特点,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要研究汉字学习的规律,研究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教学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提高效率。比如,利用汉字形声、象形、会意等特点识字,利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指导写字;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标签:
    • 语文
    • 母语
    • 语文课程
    • 特点
    • 学习
    • 学生
    • 教育
    • 丰富
    • 突出
    • 整合
    • 具有
    • 实践
    • 文教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