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二师27团中学《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小摄影师
概述:《小摄影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另外,本课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吩咐”“一定”等词来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学情分析:关于本文的内容年代久远,学生了解很少,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因此在学习时要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高尔基的事迹,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后,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尝试来获取新知识,可以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在结尾设置一个悬念,为学生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进而能说生动、说精彩,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小摄影师》一课,讲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
教学策略:新课标中提出: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联系,注意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在教学中。课堂伊始,通过激情谈话导入:”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通过表演照相动作调动课堂氛围,激发课堂兴趣。在总结第一段时,稍微提示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即在记叙一件事或一个人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把写作的基本知识点贯穿与课文分析中。然后,在研读人物,感受品质的过程中,通过读读,划划,议议等环节,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在写作中再次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并激励着自己的言行。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本教材、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题,导入新课
1、 在《灰雀》这篇课文里大我们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体现了列宁是一个非常尊重和爱护儿童的伟人。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名人----高尔基,请大家打开课本第六课,齐读课题(板书)生: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尊重”、“爱护”来组织教学,从中落实训练点,突破其难点。这样,课文的主镜头相当突出,教学思路也非常清晰。教学上能形成一个整体,学生易于掌握,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抓住了教材的特点。】
2、 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
3、 老师发现咱们同学这节课精神特别饱满,腰板挺得非常笔直,所以也想给大家照张相,你们愿意吗?准备,喀嚓!哈,大家笑得好灿烂啊!希望我们一直保持这种好心情,能做到吗?
4、 交流资料,师补充。
5、 同学们了解得还真不少呢,课前搜集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小摄影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4.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设计意图:有识字的兴趣,积累字词。)
三、指导写字
字形难点:卷、基、学生练写,指导评议。
拓展阅读
学生读2-3篇阅读材料。
随堂写话
请用本课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高尔基 小男孩
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大概内容都有所了解,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而另一位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他们互不相识,却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课文,走近这个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去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
(1)谈谈男孩印象。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普普通通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同桌交流讨论。
3、指名说说对男孩的印象。
预设学生回答:
聪明、粗心、有礼貌……相机出示学习“鞠躬、胶卷”
(2)领悟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1、男孩给大家留下一个可爱的印象,那么高尔基这位大文豪在课文中的一言一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自读课文,划出有关高尔基语言和行为的句子,想想你从这些句子里感受到什么?
2、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喜爱、关怀
预设交流的句子:(注意边悟边指导感情朗读)
“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你怎么了?”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小结:高尔基是那么有名的文学家,而小男孩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但他却能按小男孩的吩咐做,可见他一点都没有名人的架子。他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向书籍,就像饿饥的人扑向面包一样。爱书吧,它可以给你力量。”等等。这样一个如此著名的伟人,为了实现男孩的愿望,宁肯放弃宝贵的读书时间,这难道只是因为他喜爱这个男孩吗?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可见他是是多么的关心喜爱我们的少先队员呀。简单的一次拍照过程,却从高尔基的言行中充分体现了对小男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我们下一代的关怀。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交流以及对重点句子的了解,让学生品味分析两个人物形象。)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1、指名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学生评议。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角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小男孩会回来吗?
预设:
会回来。因为他说要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墙报上。
不会回来。因为他觉得浪费了高尔基时间,很难为情。
2、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回来吗?
小结:对呀,从“一定”及对待记者和少先队员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我们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齐读这句话。
拓展阅读
学生读2-4篇阅读材料。
练写
1、故事按你的想象发展着,请你续编下去。编故事时,请仿照课文中的冒号和引号来运用。生习作后,再进行交流。
2、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3、“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男孩
关心 (下一代)
-
-
- 标签:
- 小摄影师
- 学生
- 交流
- 人物
- 联系
- 课文
- 小男孩
- 朗读
- 故事
- 感情
- 高尔基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