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理论基础概述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概述

      汉语是十几亿炎黄子孙的母语,语文教学更是中华民族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与命脉。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语文教学一直受到来自家长、教师、学者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有较明显的滑坡,从而引起家长和社会的不满,乃至尖锐的批评。在这类批评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是1997年11月由“北京文学”刊登的三篇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这组文章尖锐地揭示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三个根本问题:第一,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从而打掉了学生的个性与灵气;第二,过分强调和依赖标准化考试,迫使学生死记硬背,从而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对于直接体现语言能力的写作环节,过分强调技巧与形式的训练,不重视写真情实感,无需观察、分析、想象,只凭机械模仿就能下笔成文,结果写出的作文言之无物、千人一面,严重影响了一代青少年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由于“灵气”是指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想象丰富和具有创意;而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提。这就表明,这次关于我国语文教育现状与改革的大讨论,批判的矛头虽然指向三个方面,但其批判的焦点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认为当前语文教育严重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上述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并已提上议事日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种科学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但是,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贯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是当前语文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与此同时,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教学手段的变化上,更为重要的是从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引发了教育教学的深层次变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当代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最新趋势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词语分析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和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观念,推动语文教育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升语文的学科教学质量和中小学生的识字、阅读与作文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从而实现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

    • 标签:
    • 学生
    • 合理
    • 教育
    • 创造性思维
    • 信息技术
    • 整合
    • 工具
    • 语文
    • 语文课程
    • 理论基础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