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二师31团跨越式课题《画》教学设计刘芳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画》
    • 一、教材分析

      《画》是小学教材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首五言谜语诗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 二、学情分析

    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很差,注意力难以持久,但是对于儿歌比较感性,因此我让他们课前搜集一些有趣的儿歌学习。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形式及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活动的趣味激发了内驱力,使抽象的知识同学生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三、设计理念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

    •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并认识两个新的偏旁。

                                 2、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过程与方法:1.会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最好按照三维目标来写,哪些是课标目标;哪些是拓展目标。

    • 五、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课文,认字。

    六、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 七、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 八、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二会字,能正确书写四个生字。2.能读通课文。

    //这一目标在第二课时是否更合适?第一课时重点处理二会字、四会字。尤其在一年级第一课时的二会字、四会字是重点。

        

    •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3分钟)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   

       第二部分已删除 //这三步如何操作实施呢?给诗加上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弄清题目和诗句的关系是什么意思?教师上课要这样说吗?请尽量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在教学设计中呈现也是如此。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4分钟)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要读通诗句。

            2、圈出今天认字条里所要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红字表述(的意思:让孩子在初读课文时,除了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还可以通过读文识字,熟悉前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等,不知该看法是否正确。)//上面我标红色的表述是什么意思呢?诗中的每个字都是有拼音的呀……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3、4读文内容不是安排在自读要求这个环节里的,是在生自读、老师范读、同桌互读等引导后提出的要求。只是此处写的不明了,以后会注意这些。在平时授课中,理解文章内容一般都放在第二课时,只是当时觉得第二课时内容太多了,就做了这样的安排。现在细想,的确拔高了对学生要求,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去安排教学环节。)

                //以上这些都是自读要求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否太多了?他们还需要教师的很好引导。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自读一遍,同时全部认识的生字即可。理解诗意可以放在第二课时。

    过渡:今天,这首诗里有一些词语朋友想认识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三、学习生字(8分钟)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朋友,学生认读。

        2、认读带拼音的字。(领读、同桌互读)

     3、学习新的偏旁。(竖心旁、走字儿) 

     过渡:这些生字你们已经认识了,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4、分析字音、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字音:近(前鼻音)

              声、听、惊(后鼻音)

             远(整体认读音节)

           色(平舌音)春(翘舌音)

         字形:

       (1)偏旁归类:“远、近、还”都有“走字儿”

       (2) 加一加:(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

               (3) 熟字换笔画:(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4)编儿歌的方法来记:“天”。

          (5) 编字谜:“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字加横竖出头)

    (第四个教学环节在这安排不当,需删除。应放在第二课时,没按跨越式的教学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

    //这部分在第二课时更合适吧?请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过渡:生字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要把它们送回家了。

    四、写字指导(5分钟)

            1、出示四会字,用你们的小眼睛观察它们在田字格的占位。

            2、重点指导“文、六”,生书空。(“文”的撇和捺要写的舒展写;“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3、生在书上描红,再写两个。

            4、师巡视指导。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交流识字方法:1、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相同的偏旁。2、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3、熟字换笔画、换偏旁(“天”变“无”)识字教学中,每课都渗透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二会字(会读、会认)的处理,先会读生字,然后记住字形,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可以是编儿歌、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等。开始时教师可以做示范。学习方法的渗透非常重要。这里应找一个要求认得字让学生猜猜,目的是渗透识字方法,不过,应放在上个识字交流环节中,不知行不行。

    //这个环节跟本节课的目标相关吗?

      五、阅读加油站(10分钟)

      今天,许多的字词朋友想认识我们,就让我们到阅读宝典里去认识它们吧,认读识字通里的词语吧!

      六、写话。(10分钟)

           1、用今天学的字组词,再写一到两句话。

    以后会注意安排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组词识字也是一种识字方法。

    写字时,的确是运用二字原则指导写字的:1、出示生字。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3、重点指导“文、六”。4、学生描红,师巡视。

    //写字指导,注意二字原则,重点指导2、3个有代表性的字,如不同的间架结构的字,教师范写,同时学生书空,然后学生描红一个写一个。         

    •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副山水画。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课文。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2分钟)

               1、形近字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讲读课文,理解诗意(10分钟)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并从诗句中找出一组反义词:远—近)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三、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四、拓展延伸   (3分钟)    从诗句中所描绘的美景中,我们已感受到了山水画的美。其实我们祖国还有不少这样的美丽图      画,你能不能也借着老师出示的画面说一说。   

          五、拓展阅读(10分钟)

            小朋友们,许多的生字朋友都藏在阅读宝库里,让我们去阅读108到110页的四首诗吧!

         六、写话(10分钟)1、借助画面试着作诗。(出示相关的字词)

    • 标签:
    • 识字
    • 教学
    • 学生
    • 意思
    • 分钟
    • 认识
    • 生字
    • 课文
    • 指导
    • 课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