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拜师》第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17、孔子拜师

     

                                                                                                     二十一团  何茵

    概述:《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孔子年轻时代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于是不惜行千里去拜访老师,得到了老师的热情接待和毫无保留的传授。赞扬了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精神和老子真诚无私、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日夜兼程、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传授、佩服、品行、毫无保留”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学情分析:1、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印发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班上寻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同学,以他们的事例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说说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谁?干什么?
       3、选择学习: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2)联系上下文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词语的意思。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姓”、“名”、“字”。)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初说印象,不必求全求对,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

      五、生字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小结

      勤学上进的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呢?我们继续学习。

    拓展阅读

    学生读2-3篇阅读材料。

    随堂写话

    请用本课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过程与方法

    学会抓住重点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拜访”和“拜见”词感悟孔子求知若渴、尊敬师长,抓住“迎候”和“等候”“毫无保留”这些词体会老子谦虚、诲人不倦的品行。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课前先复习下一本课的生词,咱们来开火车吧。

    出示词。屏幕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吗?(渊博)

    二.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一)学习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1、孔子学识渊博还要拜师,你从中体会什么?这就是孔子常说的敏而好学。

     (板书;谦虚好学)

    (二)创设情境,体会孔子路途艰辛

     师:正因为孔子谦虚好学,所以他背上简单的行囊,匆匆地踏上了拜师的旅程,这一路他经历了什么?划出相关的句子。(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从哪些词体会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3、两千多年前,既没有汽车、轮船,也没有火车、飞机,孔子从曲阜到洛阳这一路上经历了哪些困难?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一路上孔子饿了就_____渴了就,——-,累了就————,天黑了————,他也许会遇到——,也许会————,_终于走到洛阳。”

    这一路遇到了这么多困难,他害怕吗?为什么?

    谁来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三)体会孔子和老了的谦虚

        孔子千里迢迢,不辞辛劳,终于走到了洛阳城外,见到了他要拜访的老师——老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描写他们见面场景的语句。

    (出示):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1、默读这两句话中,找出这两句话中的一对近义词,看谁先到了吗?(拜访——拜见)

    从“拜”字你们体会到什么?(我能感受到孔子对老子的尊敬。)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孔子对老子的尊敬?自由读读,读出孔子对老子的尊敬?

    2、学生对老师如此尊敬,老师对学生呢?

    (出示);“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说说你体会到什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体会老子的热情、谦虚。

    4、创设情境:仲尼,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谁来当孔子告诉大家?

    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说学习是无止境的。(出示这句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学无止境。

    (四)体会孔子认真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孔子是这样说的,他又是做的?用孔子的话就是学而不厌

    老子怎样教的?(毫不保留)这就是诲人不倦。

     正因为他们学识渊博,品行高洁,值得后人敬重。让我们再一次齐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古今中外也有许多像孔子这样因为勤奋好学取得伟大成就的人,让我们赶快到阅读城读读他们的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阅读分享。

    拓展阅读

    学生读2-3篇阅读材料。

    随堂写话

    学了这一课,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赶快写下来吧。

     

    1、你身边有勤奋学习的人吗?写一写他们的故事吧。

    2、孔子和老子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想写写我的感受。     (温馨提示:任选一题写,要写出具体的事情。)

     

     

     

    • 标签:
    • 老子
    • 学生
    • 谦虚
    • 孔子
    • 课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