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3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石景山区跨越式试验教师学习反思表

    教师姓名

    王宏

    所教年级+学科

    六年级数学

    所学专题名字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学习总结

    选择理由

    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却更加重要,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也是课标的要求。

    学习收获+反思

    今年有幸加入石景山区跨越式课题组,作为实验教师中的新手,我学习了王光生教授《数学学科特点、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及教材特点》的幻灯片,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当今的数学教学理念更值得一提。

    王教授谈到“中国的数学教育不太重视问题发现的教育和研究。中国的学生热衷于和习惯于去解一大堆人家提出的数学问题,而不会考虑这些问题是怎样被发现的,哪怕是怎样编造出来的;中国的教师热衷于和习惯于去编制很多的数学问题(题目)让学生去解,而很少考虑怎样去指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哪怕是指导学生自己去编制问题(题目)”,并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发人深思的例子是,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授奖大会上,发奖时,中国的学生很风光,因为取得金牌居多。但发奖后就不同了,中国的学生怀抱奖牌端坐着,而西方一些国家的学生则蜂拥而上,向数学家们提出一大堆奇怪的问题。 一个反常的事实是,在我国,年级越高的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越低,甚至到了大学,更是难得有学生向老师提问,哪怕是书本中不大懂的问题,更不用说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点对我触动很大。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却更加重要,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 标签:
    • 学生
    • 总结
    • 发现
    • 提出
    • 问题
    • 培养
    • 中国
    • 数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