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灰雀》(安徽肥西)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课情分析: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通过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 第一课时
    •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4.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共同解答.

    • 三、拓展阅读

    学生自主学习:(1)阅读课堂拓展材料,进一步了解关于列宁的情况。

                  (2)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 四、随堂写话

    学生随堂写作:写一位你熟悉的或印象深刻的人

    我的设计:任选一题

                     1、回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清它的模样;

                     2、回忆今天餐桌上家人的对话以及家人说话的语气、神态;用自己的话记录下来,注意用好引号。

    分享:写话内容的设置,难度比较大,对于一节课的写话来说,可以从语言或神态或动作的方面来写一写。

    第二课时

    第一阶段:分析课文

    •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分享: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丰富了课文内容,增添了课堂教学的动感,有实效。)

    •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可以让学生在揣摩人物心理的同时模仿人物的语气进行朗读,用朗读的形式体现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分享:老师在解读重点内容时,以动手画、自由读、分角色读来完成,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由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可以慢慢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注意情境创设,很好。)

    •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我在此处设计了这两个问题:男孩为什么要捉灰雀呢?(他也喜欢灰雀)小男孩都撒谎了,为什么还说他是诚实的?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思考: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一样?你更赞同谁?

    • 四、拓展学习。

    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后续写以后可能发生的事。(还可以这样设计: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写一写吧!)

    我的设计:

    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失踪了一天,在这一天中对于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经历?请你变身为那只灰雀,讲述这一天的遭遇吧!

    • 标签:
    • 列宁
    • 学生
    • 诚实
    • 课文
    • 小男孩
    • 三年级
    • 男孩
    • 自然
    • 安徽肥西
    • 人教版
    • 灰雀
    • 体会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