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光-爬天都峰-余磊-2012年9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描写了天都峰的高和陡,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接着写“我”和老爷爷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一老一小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奋发向上的精神。

    • 二、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

    •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想有感情的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学生要想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经过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五、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师生各自回顾学过的黄山风景的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风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边读边想,通过读、想、看等多角度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阅读反思、情感体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反思、情感体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七、教学资料准备

    1、ppt课件。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图片、文字介绍等。

    • 八、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二、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辫”字,并与“瓣、辨、辩”相比较,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材料中的课文学习部分,阅读天地一的《天都峰》、《黄山有泉》、《黄山日出》、《黄山之松》、《黄山怪石》等,并思考短文前的小问题。

    五、小结、设疑

    天都峰既高又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小小年纪的“我”能爬上去吗?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设疑: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2、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阅读练笔

    1、阅读《材料》42页《我学会了打羽毛球》、43页《我成功了》、39页《我喜欢的一张照片》等内容,结合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写一写,题目自拟,别忘了写出自己的收获、感受哟。

    2、交流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3 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爬天都峰         奋力向上    一会儿-----一会儿      互相鼓励

                                             终于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 标签:
    • 爬上
    • 学生
    • 阅读
    • 交流
    • 小语
    • 生字
    • 三上
    • 课文
    • 天都峰
    • 黄山
    • 体会
    • 老爷爷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