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反思(李巍)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跨越式课题总结(李巍)
本学期5月11日
,我校三年级组语文和英语所有成员前往30团听课,学习。具体安排是上午听28团刘蕾老师、30团莫春燕老师、三建中学刘红老师的三堂课,下午听李芬老师、贺平博士、李敏博士,及新加入的张媛媛博士对三位老师所讲的课进行点评。
这次听的主要是三年级精加略的课,《买木雕的少年》(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略)。这两课我们三年级组也进行了集体备课,并上传到学习园。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及专家的点评,我感觉我们组对精加略的课已经有些入门,但还需要精雕细琢。精加略的课是根据文章特点把精讲课文与略读课文相结合进行讲解,省时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要针对单元结合点进行探究。
精加略的课重点在于找到两课的结合点,能把上一课的学法迁移到下一课。让学生学会应用,才能达到跨越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如何找准两课的结合点,我们还是有些困惑。
那么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李芬老师说的话对我的启发很大。她说,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的特点,老师拿到课本,首先要吃透教材,然后再去找两课的结合点。而选择精略结合的课文时,要从多方面去考虑,深挖两篇课文的结合点。(如1、主题相关。2、内容相关。3、写法一致。4、结构相同或相近。5、情感变化。)《买木雕的少年》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恰恰是因果关系,及主题相关。前一课是原因,买木雕的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后一课正好是前一课的延伸,讲到中国人是如何对非洲人民进行无私奉献的,正是我们中国人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他们,他们才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一个结合点,感悟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这个结合点我们也找到了,但并没有李芬老师点的这么透,看样子,我们还是要多学习。
贺平博士又一次给我们讲解了为什么做精加略?及怎样做好精加略?精加略的课是发挥老师的主导的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做用,以语言运用为中心, 层层递进,达到三维一体。(也就是识字为阅读铺垫、阅读为写作铺垫,层层递进的关系。)精加略的课具体怎样落实,两篇文章要在异中求同,找到侧重点,除了单元里大的目标,还要找出子目标。至于如何运用,则要求老师灵活,要多思考,敢于创新。
李芬老师从课文的角度,帮我们细心梳理课文脉络,而贺平博士,对我们进行了理论上的指导。专家们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犹如一缕缕清风,拨开了我们一线老师眼前的层层迷雾,拂去我们满腹的疑惑。让我们在这条路上更节省了不少的时间。我们走在跨越式教学的路上,有了这些领路人的正确指引,让我们更加坚定跨越式的步伐。有你们,我们会飞的更高更远。
-
-
- 标签:
- 两课
- 进行
- 教学
- 结合点
- 文章
- 一课
- 老师
- 课文
- 博士
- 层层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