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蓬—爬天都峰》—余姐—2012年9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教材概述: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被安排在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里,文中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 教学理念:

        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基础上突出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创设情境,通过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走进文本,体验攀登天都峰的不容易,实现语文课堂的快乐学习。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读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1.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了解内容:通过讨论领悟重点句的意义。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征服困难的快乐,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自主识字读文的能力。

    2.进入三年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能积极参与学习,有一定朗读和想象能力。

    • 教学资源与环境:

    多媒体课件

    • 课时划分:

    两课时。

    •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

    1.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 课前准备:

    一、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或图片。教学过程:

    • 展示、交流、导入

    1.交流:把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资料展示出来。谁想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交流?请上台来介绍。

    2.导入:正像你们介绍的那样,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还有三大奇峰。

    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课文爬一爬天都峰。

    [设计意图:三年级开始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并通过展示交流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按要求自读:

    1. 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互相拼读。
    2.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集体交流汇报:

    1. 分段轮读课文,正音。
    2.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读文,概括大意的能力。]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1)哪些字音要特别注意呢?请你通过领读提示同学们。

    (2)你用哪些方法识记字形,跟同学们一起交流。

    2.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你要提示同学们哪个字的写法?

    (2)指导:仰、辫。

     3.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充分发挥学生已具备的识字能力。]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

    1.找一找文中描写天都峰的段落,读读其中的语句,想象句中的画面。

    2.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天都峰的高与陡。)

    3.你能用自己的动作或语言表示天都峰的高与陡吗?

    [设计意图:字词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课外巩固学习,这节课没有安排十分钟词句写话练习,而是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为第二课时减轻负担。]

    五.拓展阅读

    大声朗读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学习部分,阅读天地一的《天都峰》、《玉屏峰》、《莲花峰》、《黄山有泉》、《黄山日出》、《黄山之松》、《黄山怪石》等,并思考短文前的小问题。

    五.小结、设疑

    多么高而陡的天都峰啊,好像在云彩上面,又像从天上挂下来的,“我”小小年纪能爬上去吗?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讨论重点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背第二自然段。

       2.听写词语,用写到的词语说说天都峰的特点。

     [设计意图:复习紧扣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听写的手段可以尽快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深入读议,学习新课

      (一)学生质疑,归纳问题

    1.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们”这一老一小却爬上去了,你最想知道什么或者说最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2.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把这些问题归纳成以下两个:

    1. 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2. 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质疑问难,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两个中心问题。]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

    1、学生读第六、第七两个自然段,划出体现“我”爬得很辛苦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汇报。

    3、师归纳。

    一会儿......一会儿......   奋力    爬呀爬   终于

        4、共同简析。

        (1)体会一下“一会儿……一会儿……”中的两个动作,想象“我”在向上爬时的其他动作,用相同的句式说一说。

        (2)引读“爬呀爬……”

    (3)从“终于”一词你体会到了……

    (4)想象老爷爷是怎样爬山的,谁来学一学?

         5.指导朗读。齐读。

    (三)解决第二个问题。

    1、小组读书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和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的原因。

        2、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3、小结。

        同学们讨论的很热闹,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便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我们一起来看,“汲取”是什么意思?对,吸取、获得的意思。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汲取力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4、学习第一次对话。

    (1)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

    (2)体会“也”字的意思。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表演。

    5、学习第二次对话。

    (1)学生简单说说“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2)指导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6、将两次对话连起来,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阅读

    朗读阅读材料39—45页的内容,并思考短文前的小问题。

    四、主题写话

    1、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困难,有些人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最终战胜困难,也有些人在困难面前望而却步,以“我成功了”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经历。

    2、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话题设计紧密结合课文主题,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写。]

    • 板书设计:

                      天都峰                                             

                                                        

                 爬             上                                            

                                                       

    我  互相汲取力量  老爷爷

                   

    • 标签:
    • 学习
    • 角色
    • 学生
    • 设计
    • 交流
    • 课文
    • 朗读
    • 天都峰
    • 2.
    • 1.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