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小庙--三年级-《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袁梅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险陡的困难,终于爬上天都峰这件事。课文以此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
教学理念: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与经验,自主的建构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注意联系生活学语文、用语文。
-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课外阅读资料
-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去黄山游览过了,大家能不能说说对黄山的印象,可以几句话、几个词或者是诗。)这样学生可能更易说,更易勾起学生的回忆。
2、课件出示黄山美景,让生欣赏。
3、老师引导: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板书:爬天都峰
4、读题质疑: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设计意图】:开篇带领学生欣赏一组优美的风景画,领略黄山的奇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回答: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3、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简介天都峰。出示资料: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出示课件:
(1)天都峰的全貌。
(2)鲫鱼脊等一些惊险之处。三、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文中要掌握的词语给大家自由认读。
2、指名读,集体纠正。重点点拨:“攀”读音是“pan”,不能读成“ban”。
3、集体读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上下句来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利于孩子们读懂课文。
4、出示部分句子,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3)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四、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汉字,学生认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交流汉字的书写要点:
1、教师重点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五、阅读天地。
阅读资料中29—31页的《游黄山》《游黄山记》《黄山怪石》等文章,交流:你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六、小练笔:
从文中选部分词语编个小片段。
七、课外延伸:
1、读熟课文;抄写要写的汉字。
2、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便于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看录相。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二、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出示第二自然,学生自由读。(1)指名读,思考:这里描绘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高,陡)
(2)指导学生分别读“高”和“陡”的句子,分析:“在云彩上面哩!”说明什么?这里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真叫人发颤!”写出小作者什么心理?
(3)再读这一段,思考:假如你去爬天都峰,看到这样的山峰,你会有什么想法?那么小作者会有哪些想法呢?找出来读读。
(4)从“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过度:既然天都峰这么高、陡,小作者又害怕,那她爬上去了吗?
(二)学习课文的6—7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说说小作者是怎样爬上山的?出示句子: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2)理解“攀着”“手脚并用”的意思,学生可以结合实际做一些动作,由此看出爬山怎样?
(3)想象一下:小作者还用什么姿势来爬山?那么:老爷爷是怎样爬的呢?
(4)读句子: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从“终于”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让生结合课文描述来谈,如:爬山的艰难,爬山的勇气、信心等)
(5)指导朗读。
(三)小作者和爸爸在爬山的途中遇到了谁?他们有过几次对话?找出来读一读。
(1)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老爷爷有多大?从哪个词看出来?(白发苍苍)老爷爷也来干吗?他爬上去了吗?
(2)师生对读第二次对话,同桌交流自己对“我”和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3)出示句子: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②“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4)同位互相读句子。理解“居然”。
(四)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自由读,明白道理。
(1)指名读爸爸的话,想想“汲取”是什么意思?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设计意图】:教学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通过穿插、整合来学文,体现了教学的跳跃性。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呈现,增添了课堂的形象性、直观性,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中心点。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切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四、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同样身为经历,可以说说,与大家分享。
五、阅读天地。
阅读资料中40—45页的《第一次登山》《我终于战胜了困难》《我学会了打羽毛球》等文章,交流: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写话乐园。
1、想一想,我和老爷爷会怎样向游人介绍爬天都峰的感受?
2、可以写写自己的经历。
七、课外延伸:
背诵文中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高 一会儿。。。。一会儿。。。。
天都峰 险要、难爬
陡 终于
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
- 标签:
- 学生
- 理解
- 交流
- 爬天都峰
- 课文
- 出示
- 天都峰
- 自然
- 黄山
- 老爷爷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