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语觉的“言语理解与生成模型”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基于语觉的“言语理解与生成模型”
言语理解与生成模型即“听、说”过程的心理加工模型,其加工过程如图2所示。图中包括言语理解与言语生成两大部分(上半部分涉及言语理解,下半部分涉及言语生成)。
-
1、言语理解的心理加工过程
由图2可见,言语理解的心理加工过程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1)语音感知:是指从感觉器官(耳朵)接收到言语的声音信号开始,通过外耳和中耳把声波引起空气振动的机械能加以放大,再由内耳把放大后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脉冲形式的神经冲动,然后由螺旋神经节细胞的长轴突把反映语音信息的神经冲动传入皮层下的低级中枢,进行逐级加工:从第一级(耳蜗复核)——>第二级(上橄榄复核)——>第三级(下丘)——>直到第四级(丘脑枕),从而完成对当前输入语音的感受和声谱分析的过程。
(2)语音辨析:是指从当前输入的语音串中,对单词进行辨别并加以区分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只是依据输入语音串中的音位特征信息与言语中枢沃尼克区的音位词典(也称“词汇音位表征库”)进行比较匹配而实现——把连续输入的语音串转换为一组按音位特征排列组合的语音单位序列,其中并没有涉及到对单词含义的理解。
(3)单词识别:是指利用概念中枢的“词义库”识别出各个单词词义的过程。
(4)语块生成:在单词词义识别的基础上即可利用另一言语中枢布洛卡区保存的“语法知识库”完成词组(即短语)构成分析,并确定由输入语音串所包含的格语块(所谓“格语块” 是指表征不同格关系的语块,而“语块”即词组或短语结构 )。
(5)语义辨识:最后把当前输入语音串包含的格语块所组成的语义关系和“语义关系结构模式库”中所保存的语义关系进行匹配比较,从而实现语义的分析与识别,并最终完成言语理解过程。-
2、言语生成的心理加工过程
由图2可见,言语生成的心理加工过程也要经历类似的五个阶段:
(1)语义匹配:为了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语义)转换为相应的语义关系结构模式,可通过对概念中枢的语义关系结构模式库进行搜索匹配来完成。
(2)语块分离:是指从搜索到的语义关系模式中分离出组成该模式的各个格语块 (如上所述,“格语块”是指表征不同格关系的语块,而“语块”即词组或短语结构 ,所以语块分离也就是短语构成分析)。
(3)单词识别:是指确定各语块中有关单词的词义及其排列顺序的过程。
(4)音位规划:是指在单词词义识别的基础上,利用沃尼克区保存的音位词典(也称“词汇音位表征库”)去确定各个单词的音位表征。
(5)发音规划:是指言语中枢布洛卡区依据单词的音位表征形成发音控制指令,从而控制口腔和声带发出指定的话语,并最终完成言语生成过程 。 -
-
- 标签:
- 关系
- 输入
- 模型
- 音位
- 语义
- 单词
- 理解
- 过程
- 语音
- 言语
- 中枢
- 基于
- 生成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