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信息技术助教与助学策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运用信息技术助教与助学策略

    1.展示性教学课件助教
          信息化课堂教学强调主导——主体相结合,在课堂上,通过教学课件的辅助来组织教学活动、突破难点重点、演示知识是教师在信息化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部分,可以采取演示模式,即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讲解的同时,在课堂上用计算机演示一些微观现象或动态图形,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虽然很少有学生与计算机间的交互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强大的表现能力,特别是能够动态地表现一些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还是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让多姿多彩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悦耳动听的音乐等走进课堂,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使学习者能维持浓厚的兴趣。

     

    图 教学展示课件的内容要点

          教学课件适用于对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它可以是创设某个情境,引入教学的主题,可以是辅助教师讲解,提示重点和难点,可以是动作、活动的示范,实验过程的演示,可以是对某些知识的总结、概括、提炼,也可以是教学调控指令的发布。
          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目的不是要替代老师,而是帮助教师组织教学,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教授内容全部做到课件中,有一些学习内容,要做到学习资源中去,让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究,教学课件中应该重点展示的内容有:
          教学主题的引入,创设情境: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是很重要的。运用教学媒体有利于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辅助讲解难点与重点: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在课件设计时,可考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悬念,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探究性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还可以在课件中通过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达到帮助其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1)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尽量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是由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验以及认识的模糊性造成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有几种,一是在教学课件种用强烈色彩反差的做法,将教学重点用文字形式十分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印象;二是利用教学课件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将教学重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加深理解。三是通过教学课件展示微观的、宏观的、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例如学生平时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宏观或微观上的结构或变化。将这种题材设计、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往往效果甚佳。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能通过动画演示,将宏观的事物变小,微观的事物变大。 。
    (2)解释原理、启发思维 。利用教学媒体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以实现原理性的教学目标。
    (3)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时,应当尽量多用直观材料。借助教学媒体提供鲜明、具体的感知材料,有利于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知识情境化: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将知识还原到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促进知识的迁移。比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认识一些事物和现象,建立经验。由于条件限制,有些事物或现象难以观察到,运用教学媒体,可以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验。例如,自然课中需要学生认识一些珍贵的动植物,可利用教学媒体将学生不可能亲自去观察的这些动植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与课本知识共同的经验,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学生活动示范、调控指令发布:利用教学媒体,还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示范不够规范或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在实验教学中常需要用教学媒体介绍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操作比较简单的,教师可用投影手段一次性向学生介绍操作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待学生明确要领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操作复杂、步骤多,学生一下子不容易掌握,教师可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化繁为简,分步进行指导。
          设置问题、引起思辨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积极地思考而获取知识。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辨,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运用教学媒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引起思辨。

    图 多媒体课件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知识运用

          总结、概括、归纳与提炼:在课堂快结束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时对课堂知识总结、概括、归纳和提炼,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比如通过概念图的方式,可以将知识结构可视化,促进学生概念结构的形成。
    2.主题学习资源设计助学
          信息化教学秉承“主导-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加工的主体、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和结合点,要设计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促使旧知识转移,新知识形成。
          主题学习资源是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详细而深入分析后,收集、整理、设计有助于主题学习和理解结构性资源,按照网站的方式组织,它的本质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的系统,通过研究,围绕一个特定的专题,进行网站和内容的整体架构,然后以研究性、自主性等学习方式来组织查阅相关资源,开发设计,生成具有一定学习化专题知识的网站,从而让师生以这个网站为基础,进行扩展研究性学习,不断完善网站知识和内容,让师生通过网络,合作互动,对话交流,在共同创设的专题学习资源网络中,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其基本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 主题学习资源的主要内容结构

          主题学习资源通常包括内容部分和互动部分,内容部分是主题网站的学习内容,一般通过静态网页的方式表现;交互部分指学生、教师互动的支持系统,一般通过教学平台来实现。主题学习资源内容部分一般有:

    • 主题介绍部分:本主题的基本信息的介绍和呈现。通过此部分,学习者可以了解本主题的相关背景信息,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 学习导引部分:教师和学生的第一次交互。教师可在本部分告知学习者本主题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学习方法和推荐的学习步骤等信息。同时,学习导引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本主题的“助手”,学生可在此了解学习本主题的相关注意事项。
    • 知识展示与推导过程: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知识介绍、知识讲解、知识推导等结构化资源。结构化资源为主题网站的“主体”,直接反映了本专题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把该主题所对应教材内容的相关文本、图片、动态的音视频资料进行结构化处理,构建一个该专题的知识结构体系,展示在相应的主题网站上。从内容呈现形式上说,就是围绕该主题所建立的栏目结构下的资源,其同专题的联系非常紧密。
    • 主题知识迁移应用实例:本主题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各种应用的案例,各种迁移运用的形式,让学生将知识还原于丰富的生活实际。
    • 基于主题知识的实践问题:在生活实践中与主题知识相关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深化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 与教学主题高度相关的拓展资源:拓展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学习本专题拓展视野,全面了解专题信息的相关资源,其同专题本身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如结构化资源那么紧密。拓展学习资源包括拓展阅读的学习材料,外部资源库中的资源和其它网站的链接等。
    • 可以操作与交互的模拟:对于一些抽象性、过程性的主题知识,通过动画或其它程序模拟,可让学生设置变量,实现操作、控制和交互,促进学生对知识演变过程的理解。
    • 练习、作业、测验与评估量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诊断和检测的试题、作业和测试等,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发展性评估的评估量表、档案袋等。 

          主题学习资源的交互部分一般是一个教学平台。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图 主题学习资源与教学平台集成

          作业和答疑模块: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和互动。通过布置作业和思考题,一方面促进学生认真学习专题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师生间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协作工具模块:学生学习专题时的相关交互工具,如留言版,BBS,聊天室等。学生可以利用“论坛”、“留言板”、“BBS”、“聊天室”等方式互相交流,并且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
          评价接口:是指为学习者提供自我学习评测的手段,通过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联系以及总结性考察的评测资料,学生可以在线完成自我学习的评价。
    3.选择认知工具促进知识建构
          在现代学习环境中,认知工具是特指促进某特定认知过程的广义信息技术工具,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相结合,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处理、编辑、制作等,并可用其来表征自己的思想,与他人通信协作等。常用的认知工具有六类:问题/任务表征工具,如Word、Powerpoint、Frontpage;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工具,如Flash、几何画板、Z+Z平台;信息搜集工具,如Google、Yahoo、Baidu、Sina;协同工作工具,BBS、Chat、OICQ;绩效支持工具,如网络教学平台、学科群网站、信息平台;管理与评价工具,如实时检测与分析系统、发展性教学评估系统。

    图 常见的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实现了许多智能功能,帮助学生实现与学习环境的交互,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利用协同工作工具,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信息搜索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搜集解决问题所必须的重要信息。利用管理与评价工具,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通过认知工具可以自动实现一些低层任务或代替做一些任务来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认知工具的设计主要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和信息技术水平,结合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认知工具,并在教学中逐步渗透使用这些工具的知识,有意识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

    • 标签:
    • 策略
    • 进行
    • 教学
    • 教师
    • 运用
    • 知识
    • 部分
    • 学习
    • 学生
    • 相关
    • 助学
    • 主题
    • 信息技术
    • 工具
    • 助教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