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兼评《探索5和2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1203)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探究
——兼评《探索5和2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郑姝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张洪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确立、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制定提供了新的依据,对数学课程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要求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理念,为今天的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探索5和2的倍数的特征》是小学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陈继东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然后通过网络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总结等各种教与学的形式,让学生发现和理解5和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课件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经历了自主发现5和2的倍数规律的过程,还能与同学、老师交流和分享探索成果,更好的理解和掌握5和2的倍数规律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是一堂体现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探究的典型课例。纵观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
全面解析教材和分析学习者特征,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至18页“2、5的倍数的特征”的内容,但是本节课的授课对象却是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下学期的教材拿到上学期来上,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对教师和学生的一大挑战。从本节课上下来的效果上看,陈老师的这种大胆的尝试是成功的。这得益于以下两点原因:第一、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非常到位。第二、教师对学习者特征分析很准确,学生具备计算机的基本使用的技能,对于上机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乐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第三、教师在课堂上具体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教材原定教授知识点的顺序(先教授2的倍数的特征再教授5的特征)来进行教学。而是在教授知识点的顺序上做了调整——先教授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授2的倍数的特征。这是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难易程度来做的调整。5的倍数的规律和2的倍数的规律相比稍微简单一些,对于5的倍数的规律的探索和掌握过程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组织教学内容也遵循知识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
-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景贯穿整个课堂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情感系统和认知系统两方面的信息传递,在教法上要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以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的学习意志、不断增强的学习自信心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即是学习的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不仅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产生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其今后人生。因此,富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情景创设应贯穿于常态课堂教学中,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素材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爱学习,爱数学,同时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创设了一个学生报数字,教师迅速判断该数字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的情境,让学生惊讶敬佩教师的判断速度的同时也强烈的激发了求知探索欲望。学生在人手一台计算机的网络课堂环境下,先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出5的倍数的规律特征,然后在接下来由学生自己探索出2的倍数的特征和规律。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置身于网络课件营造的探究性的学习情境中,亲自经历数学课堂中猜想假设、操作探索、验证结论、归纳总结等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这样使得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真正做到“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
善用"探究型"网络学习资源,课堂上实现"做"数学
在本节课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探究型”的网络学习资源完全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课件采用Flash的形式,界面美观大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大量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交互式学习活动。例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为了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索发现倍数特征,课件引导学生分别在这两个数的高位、中间位、低位上来添加数字,然后再通过Flash脚本语言来验证学生的猜想,这样通过学生不断的猜想验证,学生对2和5的倍数的特征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汇报、教师引导、同伴之间分享交流,学生们最终便能很完整的归纳出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个过程便是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利用“探究型”网络学习资源实现的“做数学”的过程。“探究型”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的关于2和5的倍数的特征交互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很好的巩固新知,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题顺利的引出了奇偶数的知识,完成了知识的拓展与迁移。最后学生在大量的富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中不仅很好的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而且还掌握了奇偶数的一些知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善用“探究型”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知识信息量,这是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发挥出来的强大的优势。
-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从宏观上本节课中学生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和语言提示来引导学生通过在5的高位、中位、低位来添加数字的方式来观察、类比、归纳出规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者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辅助学生探索出5的倍数的特征以后,接下来的2的倍数特征则放手由学生自主去学习,模仿学习5的倍数特征那样自主探索2的倍数特征。当然在学生自主探索2的倍数特征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探索中遇到的一些生成性的错误的理解,也给予了必要的引导。
从微观上来,在分别探索5和2的倍数的特征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在每一个探索的关键环节都给予了相应的引导。每一个探索的过程都包含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我们说假设、猜想、探究、验证、观察、类比、归纳等这些都是数学学习中需要培养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没有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设置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纠正错误、启发思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经历的假设、探究、验证、观察、类比、归纳的探索过程,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
-
- 标签:
- 学习
- 学生
- 教师
- 特征
- 倍数
- 教学设计
- 数学
- 本节
- 探索
- 知识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