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阅读-课堂互动问题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拓展阅读-课堂互动问题


    1.这首诗是按照怎样的写作思路谋篇布局的?

    【提示】 全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主线贯穿始终,是全诗咏叹基调的重要体现。统观全诗,诗人的行文思路是:先叹蜀道之高,再叹蜀道之险,最后感叹蜀地战祸之乱。这三叹分别渗透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直接抒情的字里行间。


    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远见?

    【提示】 诗人从蜀道的艰险想到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并由此又想到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可能发生的祸患。诗人对当时潜在着的军阀割据严重危机的担心,表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政治远见以及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忧虑,从而给这个歌颂雄伟奇险山川的诗篇增添了一种发人深思的严肃的思想内容。从后来的安史之乱来看,这正是诗人的远见所在。


    3.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名师点拨】 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峻。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4.《蜀道难》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名师点拨】 作者主要运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怀两种抒情方式。全诗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全诗在情感跌宕中,构成了起伏的节奏,直抒胸臆。第一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在全诗的开篇,既借神话传说对秦、蜀两地难以往来感叹,也为全诗定下了雄放的基调,使人初读诗作就被诗人的感叹所震撼。第二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是在借用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写蜀道之高后的情感抒发,让诗歌的感情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写蜀道的险要形貌后的长叹,是诗人发自心灵最深处的一声慨叹,与开篇之叹相呼应,让人回味无穷,从而鲜明地表现了主题。此外,在对景物的描写中,也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借景抒情是本诗又一重要的抒情方式。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蜀道
    • 阅读
    • 拓展
    • 诗人
    • 远见
    • 课堂
    • 感叹
    • 情感
    • 问题
    • 表现
    • 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方式
    • 互动
    • 抒情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