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的策略与实施——《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的案例点评(1105)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的策略与实施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的案例点评
曹培杰 丁杰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尤其在小学中低年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几乎是每篇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达成的课标。从作用来看,朗读是感知语言美妙、发展思维能力,最终在与文本的互动中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叶圣陶认为,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可见,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朗读指导往往存在误区和缺陷,只停留在文本低层次理解基础上的“满堂读”、不区分文本重点、难点的“整篇读”、缺乏感知梯度和朗读层次的“原地读”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类型的朗读教学造成了朗读指导的实际缺席,导致了学生朗读往往停留在模仿和跟读层面,只能对文本进行浅层次理解,而无法触及文本的深层次含义。可见,如何促进朗读指导的有效教学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跨越式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朗读指导的实施策略。
在侯建侠老师的《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中,侯老师围绕乌鸦喝水的故事发展主线展开教学:在学习的开始,提出“课文中写了一只( )的小乌鸦”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文中小故事。然后,根据“乌鸦口渴了——想喝水——喝不到水——怎么办——想办法——喝到水”这一线索,依次突破课文重难点。最后,学习完课文及时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解决困难的优良品德。这不仅很好地阐释了故事寓意和道理,而且在教学中巧妙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了学生理解的深度,高效地达成有感情朗读的课标。这一案例从教学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的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围绕课文主题,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朗读指导的教学来说,若是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课标。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朗读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看作是一种负担,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多媒体技术融合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能够给学生带来多重感官的丰富体验。这在创设情景、营造生动课堂氛围,从而激发朗读兴趣方面有独到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目的一定要围绕课文主题。一旦偏离主题,将课堂教学引入歧途,反而会起反作用。
在《乌鸦喝水》这节课中,侯老师在朗读指导之前,首先将乌鸦喝水的故事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很快就被形象生动的动画吸引住了,几分钟后,动画播放完了,侯老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这个童话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里,请大家大声朗读,比一比,看谁能读出这篇童话的美妙。”学生带着对童话故事的浓厚兴趣,自然而然进入了读书的情景。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而且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迅速从课外活动调整到了课堂学习中,为后面深刻理解课文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理解课文内涵,形成感知梯度,利用信息技术加深朗读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语文内容浅显,在朗读指导时就只在形式上做文章,翻来复去、不厌其烦地在同一认知层面上兜圈子。虽然课堂里面存在“男生读”、“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读书形式,但是缺少感知的梯度和朗读的层次,缺乏有效地朗读指导。甚至有的教师在课文尚未完全处理深入的情况下,就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往往无法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跨越式语文教学倡导在有效的时间内,让每一遍朗读都有每一遍朗读的作用,以感带读,以读促悟,从而在螺旋上升中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乌鸦喝水》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侯老师首先利用Flash动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对故事全文进行大声诵读,之后带着问题又再次诵读全文,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整体感悟。之后,按照故事发展的线索,依次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在理解关键词语、句子背后涵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同时,通过对这些重点句子的多次朗读加深体悟文本的内涵。另外,由于家乡口音的关系,学生们对有些句子读的并不标准,于是侯老师挑出这些句子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并找到了这些句子的标准录音,在学生朗读之后立即播放标准录音,以此巩固朗读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
3.抓住重点、难点,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关键语句、词语的理解和朗读
在朗读教学中,一定要区分出文章的重难点,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机械朗读。随着课时的进行,课文内容越来越长,如果对文本不加以区分,全篇朗读不仅耗时多,而且效果也不好。本意是想追求“面面俱到”的“全篇读”到最后只能是“一面都没到”。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抓住核心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语句的深入感悟来理解文章内涵、感悟文章主题是朗读指导教学的关键。在朗读指导时,教师应抓住主旨凝聚之处、妙笔生花之处、意犹未尽之处、情感转折之处进行重点、难点突破,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朗读指导。比如,在《我多想去看看》中的“雄伟”,这一词语是该文的难点,因为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把“雄伟”解释清楚。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件上呈现一些像“天安门”、“鸟巢”、“水立方”等建筑物的图片,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雄伟“的内涵,从而在朗读中读出气势。
在这节课中,重点就是要把握住小乌鸦在找水喝、喝不到水、想办法喝到水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并在朗读中得以体现。侯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并通过设计“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描述一下口渴的情景吗?、“乌鸦喝到水后是怎样的心情呢?”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感情变化,最后播放乌鸦在喝水Flash动画,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小乌鸦的表情,以此来帮助学生把握其中的情感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进行指导,从而很好地达到了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
-
4.利用信息技术复习巩固朗读的效果
张颂在《朗读美学》中写道,“朗读,从语意上说,必须清晰、完美;从感情上说,必须真挚、丰富;从声音上说,必须圆润、自如;从语态上说,必须精致、细腻;从表达上说,必须贴切、鲜明。”以此来衡量的话,语文教学中的绝大部分老师的朗读指导都是难以到位的。尤其是在宁夏海原这样的西部地区,由于师资力量所限,能够达到以上朗读标准的教师少之又少。如果老师的朗读都读的不到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可想而知了。但是,通过播放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侯老师在课文处理之后,播放了朗读录音,这使得学生能够在学完文章后全面地对课文朗读进行复习巩固。而且,通过与标准朗读进行对比,有利于朗读能力的提升,形成朗读的自我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朗读教学水平。
图 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朗读指导的实施方式
总之,侯老师的这节课抓住了朗读指导的核心和关键,并且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条件突破朗读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与文本内容建立起了情感共鸣,最终实现了言为心声的感情朗读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变革教育的潜力逐渐凸显。在西部地区,自2003年“农远工程”开始实施以来,农村学校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侯建侠老师的这节课作为利用农远设备促进朗读指导实效的成功案例,给西部农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启发。但是,就如何使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全面提高西部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效果,依然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探索。
-
-
- 标签:
- 教学
- 学生
- 信息技术
- 老师
- 朗读
- 指导
- 教学设计
- 案例点评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