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写促读,实现深度阅读教学——浅谈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随堂打写题目的设计(1005)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以写促读,实现深度阅读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随堂打写题目的设计

    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小学 邱斌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袁华莉 尉小荣

    读“完”(就是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是完成了一半;更为重要的一半,甚至是另一大半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第一是精读文章写作文;第二是聚焦作文广泛阅读;第三是阅读作文深化理解。精读文章写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把从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他们把对文章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聚焦作文广泛阅读是针对给出的作文题目,广泛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扩展材料,实现对主题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理解;阅读作文深化理解是学生完成作文后,小组合作讨论自己的作品,阅读他人的成果,进行集体智慧的碰撞、多向思维的启发,实现对主题的深入理解。这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实现深度阅读教学。

    毫无疑问,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进行随堂写作,以写促读是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随堂写作是阅读的深层次认知加工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深化理解,例如,补写课文空白点、为课文人物写颁奖词是对课文内容、文中人物进行升华性理解的过程;随堂写作也是对阅读教学过程中所习得知识、技能的应用,例如:课文片段的仿写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中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进行迁移性应用,丰富的网络扩展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视野,提供多样性写作手法的借鉴等;从随堂写作的结果看,从其结果本身就可以透视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认知理解深度和情感内化程度。

    •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课随堂打写

    网络环境为实现阅读教学的随堂写作提供了良好支持。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多感官的刺激和表象积累;网络资源精彩纷呈,为学生提供知识素材积累;网络环境交互性强,学生作品可以及时呈现,与他人共享,有利于互评互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成就感。

    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课堂实施有效的随堂打写也是一个难题。低年级教学内容简单,每节课都可以保证十分钟左右的打写时间,充分保证了教学效果。但到了高年级,一方面课文篇幅大大变长,教学内容更为复杂,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相对低年级更为多样化,课堂很难能充分保证学生的打写时间;另一方面,高年级更注重写作技巧的提高和打写作品的质量,而阅读教学课堂中的随堂打写很难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产出高质量的优秀作品,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很多教师更加注重在单元写作中的训练,而不愿意在本来就紧张的课文阅读教学中腾出时间来进行随堂打写。

    • 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课高年级随堂打写的原则

    根据高年级课文的特点和高年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维发展水平,随堂打写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以深化落实课标、发展思维为目的,进行多样化的创新写作。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在识字阅读写作基本知识方面已经有了量的积累,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有了一定发展,此时的随堂打写内容更应该深入,形式丰富,既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又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更要训练学生表达的多样性,语言的丰富性,如,联系生活实际写作、升华课文主旨,补写课文段落、练文笔、升华阅读所得,总结课文、凸现课文主题,对比总结、深化所想和认知思维程度,写读后感、联想与升华等;。(2)高年级的随堂打写内容宜短而精。高年级阅读文本篇幅长,即使长文短教,花费时间也比中低年级多,在保证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高年级随堂打写更宜短而精。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小见大,针对性强,从小处着眼,只就某一点有的放矢即可,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实效。(3)写作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真情实感流露、促进情感内化为出发点。题目的设计要能够促动学生流露真情实感,能够促动学生对文篇进行深度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的目标,是内隐的目标,仅依靠教师的说教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审视、去感悟,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并且还要将情感目标落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真情实感流露的写作设计,不仅仅是对课文认知目标的深化落实与迁移应用,更是要求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文篇思想进行审视和反思、促动学生灵魂深处的手段。

    •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课堂随堂打写题目的设计策略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体现实效,教师就必须深入钻研文本,利用好教材,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打写内容来进行。下面笔者我就结合六年级的具体教学实例来谈一谈。

    (一)课文内容的感悟

    高年级有许多富有启发性,充满真情挚爱的文章,学生在充分学习、阅读理解了课文之后,心灵会有所触动,情动而发,必然有话可写。

    六年级下册的《桃花心木》一文,种树人的话语重心长,让学生写写对自己的启示,有学生写道:

    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勇于迎接挑战,不要做一个被困难吓倒的懦夫,要做一个勇于向困难挑战的勇者。”

    只有能经过风风雨雨考验的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才能成为有作为的人。”

    我们不能养成依赖性,依赖父母终究会导致自己的潜力被破坏,而当我们长大后,父母的帮助往往只能借鉴了,而依赖父母的我们,面对社会的种种考验,没有父母的我们,能独立完成吗?就像小树不能依靠种树人的浇水而来维持生命,万一哪天,种树人离开了小树,小树的命能保住吗?所以,依赖与父母,其实就等于是自己在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铺石头绊自己。

    《匆匆》一文关于时间的思考,看看学生的感悟:

    时光匆匆,只要一不注意,时间就流过了。时间流逝了,就算叹息也没有用了。”

    时间看似很长,但是当你回头一看时,其实你会发现时间其实很短暂。所以要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等以后会发现,其实在短暂的时间中你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时间真的就像想象中那么快的流过吗?没有错,你不珍惜他,他也不会珍惜你的。……”

    学生打写的内容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积极思索,而且理解得更加深入开放,这是对文本更深层次地思考,当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课文主题已经深深地内化到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去了。

    高年级还有很多课文可以进行这样的打写设计。如《顶碗少年》一文结尾中“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我”的激动是什么?《手指》一文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生活中如何体现?;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给人类敲响的警钟是什么?…… 这种对课文主题的概括与拓展训练,对开发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文内容的提炼升华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因此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必不可少。随堂打写可以设计具有概括性、提炼性的内容,打写时间不用多,但效果不错,对课文内容的提炼升华一方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很好地发挥了打写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

    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如下的打写题目:人们为了纪念老人,在翠湖边为老人立了一块碑,纪念碑上还需要一段碑文,文字不要太多,要能高度概括老人的品行,你能帮忙构思一下吗?并给学生例举了几个著名作家的墓志铭。参考:(安葬在延安大学后面山坡山上的陕西籍著名作家路遥墓碑上墓志铭是:“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爱过,写过。”俄国大作家赫尔岑的墓志铭:“……苦难不能把一个人白白毁掉。他留下了30卷文字,留下许多至今像火一样燃烧的文章,它们今天还鼓舞着人们前进。”

    结果学生特别喜欢这种形式,写出不少精彩句段。如:

    白鸥飞处带义来,老人走处带情来”

    让我们一起延续老人对海鸥的爱,延续海鸥对老人的爱吧”

    这是一个对海鸥有情有意的老人;这是一个每年冬天都来喂养海鸥的老人;这是一个把海鸥当作“儿女”的老人,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吴庆恒。”

    记住每一只飞翔的海鸥,铭记那位喂白鸥的老人!他,是海鸥的亲人,也是翠湖人民的骄傲! 

    他是海鸥的父亲,鸥群会伴他一生。……”

    学完跨越百年的美丽》我设计了打写题目是为居里夫人写一段诺贝尔奖颁奖词。看看学生写的颁奖词:

    这是一个美丽而不平凡的女性,她在一个“破棚子”里创造了人类伟大的发现——镭,镭的光芒融入了她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她视工作为生命,视名利为粪土,她为科学献出了青春和健康,她成为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她就是玛丽·居里。”

    她,一个拥有美丽的生命以及不屈的信念的人;她,一个为科学奉献了自己青春的人;她,一个获得两届诺贝尔奖的人。没错,她就是玛丽居里,是她发现了镭和钋,她是用她的生命、青春和信念开辟了科学的新纪元。”

    居里夫人的坚定、刚毅、顽强,在人们的心中永恒不变。她一生勇于为科学而奋斗,她的坚持赢得了成功,她把物理学带进了全新的世界,她的荣誉当之无愧。……”

    这样的设计再次升华人物形象,突出了课文主题。写著名人物的文章都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学生要想写好,必然要对课文内容深入研读,思考、咀嚼、消化,在大脑中重新组织语言,而且要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创新,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文字的输出过程中不断地提高。

    (三)典型句式、段落的仿写

    语文学习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课文语言规范优美,学生可以仿写,让学生在文本精炼的语言中吸收、积累、运用创新,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语言,提高写作技能。仿写时可以写那些经典的让人过目不忘的句式。例如:《匆匆》一文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学生仿写之后更易感受到时间的稍纵即逝,光阴似箭,更有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看看学生的作品:

    于是喝水的时候,日子从水杯中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戏中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休息中过去,伤心的时候,日子从郁闷中过去。”

    于是看书的时候,日子从字里行间过去;走路时,日子从脚步中过去;画画时,日子从画笔中过去。”

    于是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上滑过;运动的时候,日子从汗水里淌过;思考的时候,日子从思想中闪过。”

    洗脸时,时间从脸盆里过去,吃早餐时,时间从满是面包屑的嘴边过去;赶路时,时间则从急促的脚步声中过去。在时间不停地流逝中,因时光飞逝而深感无奈地低下头深思时,时间又从我一分一秒地深思中过去,则当我重新躺下时,时间从我每次鼾声中闪去。一天过去了,而在我静下来沉思时,时间又从我的脑中逝去。……”

    还可以仿写那些打动人心的开头或结尾,或是精彩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经常利用几分钟练习打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除了典型的句式仿写,段落仿写也是一种很好的随堂打写形式。《北京的春节》很多段落运用总分的写法,是学生仿写的好例子。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有三个段落都是运用事例来论证中心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而且三个事例都是遵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的。我在课文学习中也要求学生运用上面的思路来写一个能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事例。学生很快就活学活用,有学生写道:

    一次,牛顿在一棵苹果书下看书,看着看着,一阵风吹过,一个苹果掉了下来,牛顿猛得一惊:为什么苹果只往下落,而不往天上飞呢?这个问题把牛顿迷住了,于是,他回到家中反复做实验,发现任何东西飞到了一定的高度都会自己往下掉,于是牛顿开始联想,他想到了地球,开始思考:任何物品都往下掉,是不是地球有引力呢?后来他又做了许多实验,最终证明了一个观点:地球具有地心引力。”

    一件小小的事情:苹果掉了下来,别人也不就人为是苹果嘛,也许就拿着吃了,但牛顿不会,他是个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终于用实验结果来证明了这一想法。打写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表达形式的把握。仿写能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表达方法,形成写作能力,但更要注重“仿”中求“新”,教师要大力肯定学生有创意的地方,超越文本的地方,不能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对比阅读小结

    对比阅读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在随堂打写中适时设计对比阅读小结,“以写促读”的功效显著。对比阅读可以选择单元内有相似点的课文,也可以选择课文与阅读材料之间的比较。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中主人公命运的比较,《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主人公探险经历的比较,学生要调动各种知识储备,情感体验来综合分析,课文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京的春节》和阅读材料中梁实秋的《过年》、斯妤的《除夕》也可以做一番比较,看看每个人眼中的过年滋味也不尽相同。

    跨越式试验中每篇课文配备的阅读材料我认为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人物性格特点、文体结构等方面与课文有极大相似之处或相反处,也可以拿来让学生小结一番。这种课本向阅读材料的迁移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极大促进。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和巴金的《忆鲁迅先生》以及其他写鲁迅先生的文章,概括描述一下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分析一下不同的人回忆鲁迅先生的角度,极好地利用了阅读材料。学生在对比中横向、纵向思考,在对比中延伸阅读面,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对比中感悟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容,进入较高层次的鉴赏阅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辨能力。

    (五)单元主题小结

    人教版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我们学习的纲,它不仅概括了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每个单元的学习方法。

    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在单元提示中写到:“本组课文将着重让我们感受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精神。”我在教学《我最好的老师》一文时,由于本课是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入认识科学精神,除了领悟到课文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是的科学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我还通过单元的回顾和拓展以及阅读材料的精心选择让学生意识到其他科学精神同样宝贵:如对人生充满热情,永不停止追求,学无止境,关注细节,仔细观察等,并且我在阅读论坛中设置了一个讨论题 “你认为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学生在论坛中发言踊跃,有学生写道:

    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热爱,因为只有热爱,你才能把精力放上去! 有些人喜欢学习,你不逼他,他的成绩都很棒,有的人不喜欢学习,你逼他也学不好。”

    还有学生写道:

    做人要敢于怀疑,不要不坚持自己心中所想的观点,有时老师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你要勇于去问老师你心中的疑问,不要把困惑藏在自己的心中,那样你的疑问永远解决不了。你要去‘打败’老师,让自己更聪明!”

    学生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自己最需要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对单元主题进行小结培养了学生较强的综合阅读能力, 学生不仅要要认真阅读本单元的每篇文章,还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本单元的特点,视野更加开阔,自主探究能力增强。

    (六)课文内容的改编

    把课文原有的文体进行改编,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说明文,我让学生挑选一节内容改编为导游词,语言更加活泼,吸引人,例如写客家民居的营垒式住宅特点,有学生改写道:“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参观客家民居。请仔细看,认真瞧,客家民居的形状像什么呢?像橘瓣状围成的圆形。为什么会建造成这种形状呢?原来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祈求幸福安宁。你们知道这种住宅是用什么作粘合剂的吗?…… ”语调和叙述顺序都有所改变,跟课文相比更加有趣。

    转换课文的表达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书面表达,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学生把结尾一段叙述的语言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转化为诗歌的语言,改编为: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 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心头……虽然只是小小的变动,感觉又不一样。让学生以诗歌的形式改写一下《匆匆》一文,那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呢?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打写非常感兴趣,而且不用担心无话可说。改写课文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促进学生活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 四、小结

     

    随堂打写的形式除了有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课文内容的提炼升华,典型句式、段落的仿写,对比阅读写作,单元主题写作,课文内容的改编等等之外,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一定能挖掘出更多的内容和形式供学生练习。网络提供了丰富精致的多媒体资源,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开拓网络打写的新方式,实现学生间的协同写作。如:课堂打写的题目可以来源于丰富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其灵魂还是紧紧围绕课文主题或写作手法,学生学习课堂上提供的扩展阅读材料,扩大知识面,借鉴其多样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也可以将SURF的批注内容作为打写的素材,批注出来的一般是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有所思考有所触动和启发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中,应用了Vclass网络教学平台,师生可以共同批改,共享信息等,实现了协同写作的过程。学生可以阅读借鉴别人的作品,同时自己的作文别人所赞赏和评价,其乐无穷,思想和思想的交换,每个人都得到了集体的全部智慧,提升了集体的写作能力。

    • 标签:
    • 随堂
    • 设计
    • 学生
    • 时间
    • 语言
    • 阅读
    • 网络环境
    • 课文
    • 写作
    • 深度阅读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