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心得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读书心得

    22团第一中学姜文娟

    教师只有读书,才能拥有不竭的水源,不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创造的快乐。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智慧和师德修养,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该书为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王晓春所著,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老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文章短小,可读性强;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案例点评注重科学,深入浅出,入情入理,思路独特,发人深省,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很早以前,我就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的职业范畴不但被扩大,而且也被神圣化了,教师的教育案例难道从来就不能允许“失败”两字?在王晓春老师的书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一种久违的真实,老师们的种种烦恼,不就是我们在第一线的老师经常会碰到的烦恼吗?教育的失败肯定存在,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承认这个问题,看待这个问题。  

    在当今的孩子身上,恐怕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宽容、一次严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的复杂性和反复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其难度也是不断在增加的。  

    遇到各种摩擦的时候,如果老师在班级里仅仅扮演的是一个管理者、主持正义者,那么情绪往往会比较激动。事情的结果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王晓春老师说:“遇到麻烦制造者,没有一种好奇的、研究的心态,就会连续犯错误,使自己陷于被动。有了研究心态,它就会冲淡你的道德义愤,你就会比较平静,反而是最能镇住对方的。”  

    在读此书前,我发现自己以往扮演的角色多半是一个正义凛然的主持正义者,从来也没有想过,对待问题要注意智慧和策略。简单地处理问题往往弄得自己也心力交瘁。  

    看了此书之后,我深有启发:  

    有的时候,当学生的情绪很激动的时候,老师马上解决问题是不适合的,因为学生没有冷静下来,言辞必然有些激烈,而老师此时的教育也不可能心平气和,硬碰硬,问题就会越来越复杂。老师应该留出时间,让学生先自己内部消化一下,避其锋芒,待到其冷静的时候,处理问题的话,双方都会比较容易接受。  

    有的时候,当学生的言行比较无礼的时候,老师不要一味地用严厉的措辞去“镇压”,而是应该很平静地、巧妙地答话,因为你的平和的态度反而会让他觉得无趣。“不和你一般见识”并不表示老师的示弱。许多的时候,我们老师判断教育的成败都以“压住了学生”作为标准。事实上,他真的服了吗?  

    有的时候,当学生的摩擦都集中在同类事件当中,老师就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心态,要把即将发生的不好的事情避免掉。如果发现同学之间有动手打来打去、野跑野玩的习惯的时候,那么就要在班级里反复强调这样的危害性,把安全意识提早灌输。而不要等到问题发生了,再劳师动众。  

    所以一个教育者,他如果把自己立位于一个研究者、引导者的地位,多用智慧的方法与策略,我认为教育的失败率就会相应的减少。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智慧
    • 就会
    • 比较
    • 教师
    • 老师
    • docx
    • 学生
    • 教育
    • 心态
    • 问题
    • 不好
    • 读书
    • 心得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