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课堂环境下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0911)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网络课堂环境下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袁华莉 马宁 张程程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害怕作文、讨厌作文、躲避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常常是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有的甚至是照搬照抄敷衍了事。究其原因,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积累贫乏、欠缺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相应的写作技巧指导,写作兴趣低下。随着新课程改革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深入推进与发展,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作文教学,成为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升作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新途径: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而不断更新的学习资源,弥补学生在生活知识积累和体验方面的不足;网络可以提供“图”、“文”、“声”、“像”并貌的视听新刺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面感知的有效工具;网络可以提供便捷、及时、友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更具开放性、交互性和协作性,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的功能大为增强……总之,网络为课堂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和交流协作的最佳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课堂下学生习作课兴趣低下、素材缺乏、交流单一等问题,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契机。

    • 一、当前网络课堂环境下作文教学的问题

    对于网络课堂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一线教师已经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一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案例纷纷涌现。但是,随着网络课堂下作文教学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些共性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值得大家反思:

    1.新瓶装旧酒。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习作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仿佛是提高了课堂兴趣,但实际上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例如,课堂上,教师给出习作题目和要求,对习作技法进行剖析式讲解,然后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系列写作技巧或章法的文章或范例,学生阅读,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习作。整堂课下来,教师还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者,学生还是为了作文而作文,依旧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入的情感、知识体验,更谈不上个性的张扬和表达。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将网络技术作为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一种支持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有所想,然后再去表达、去修改。

    2.学生迷失于网络、教学效率低下。网络为课堂习作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资源空间,但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控制带来了挑战。网络是一个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学生一旦进入网络环境,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控制。有些习作课堂上,教师常常会给出习作主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进入Internet进行相关资源的网络搜索,最后进行习作表达。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极易迷失于浩瀚的网络资源,习作课变成信息检索或者网络浏览课,课堂教学变得漫无边际,导致习作教学效率低下。

    3.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网络为教学情景创设、学生兴趣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交互方式优化等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手段,但网络并不是万能的。有些教师动辄引用视频、依靠网络资源、进行网上交互,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结果,由于过度应用视频或网络资源,学生失去了对身边的人和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发现的机会,失去了对自我生活进行体验的机会,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是别人眼中的世界、是网上他人的感受;由于滥用网上交互功能,原本人际之际可以轻松完成的交流变得效率低下、流于浅表。

    4.网络资源的便捷性遏制学生思维的发展。网络在为学生提供大量资源的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思维的偷懒提供了便利。由于学生很容易就能从网上找到各种素材或文段,于是,部分学生的习作就变成了网络文字的摘抄与拼凑,而缺乏自我的深度思考与组织。

    • 二、网络课堂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情境创设、重难点演示、资源提供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向展示学生因条件限制不可观察到的现象或场景(向南方的孩子展示美丽的雪景),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音频材料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材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我眼中的世博会”)等,但是,小学生习作的内容更多应该来自于小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或场景的观察和体验,网络资源和素材无法代替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亲身感受,因此,除了合理的应用网络环境,还应该让学生观察现实的生活、观察身边的生活,在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体验和积累的过程中进行表达。

    2.合理利用拓展资源,丰富习作积累、提升习作深度

    小学生习作的一大难题,就是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技法稚嫩。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多媒体性可以有效的弥补学生在生活与语言积累方面的贫乏,但是,资源的提供必需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目的,为学生精心挑选出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资源,并且教师要对学生的拓展阅读过程进行监控。否则,小学生很容易对教师提供的资源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甚至迷失于浩瀚的网络。

    1)有效利用拓展资源提升学生认知深度

    网络环境下能够提供十分丰富的拓展阅读资源,无疑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广度,但如何合理的利用拓展资源在有效地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认知深度,仍是当前网络环境下习作教学需要探究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深度,在拓展阅读资源的利用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首先,切忌拓展材料与教学目标无关;其次,不同教学环节应该提供不同的支持性材料。例如,在写作方法指导环节,教师通过网络提供1-2篇例文,可以是教师自己写的下水文,或者是其他名家写的优秀片段,亦或是学生的优秀习作片段。而在接下来的拓展深化环节,就需要提供5-8篇更多的相关范文,这些范文必须是名家的优秀作品,或是短小文章,或是文篇段落,所有文段都必须各有特色和侧重,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写作主题和技法的积累、示范。

    教师所提供的拓展阅读材料一定要文质兼美。最好是名家的经典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和习作的范例。

    拓展阅读材料需要经过教师精心挑选,按照难易度、相关度等重新呈现,切忌直接提供网址或者网站。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资源进行甄选,摒弃无关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学生必须具拥有自主阅读和体验的机会。网络技术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提供了支持。无论是习作指导环节的例文,还是深化拓展环节的范文,都必须让学生拥有自主阅读和体验的机会,在自主鉴赏和评析的过程中,发现例文或范文的美,体会写作技法,提升思维深度,然后通过协作交流工具进行全班交流和点评,最后由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提炼。

    2)利用电子阅读批注工具进行习作素材积累

    当前网络环境下进行拓展阅读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学生无法像传统纸质阅读材料一样进行阅读批注、摘抄等。利用电子阅读批注工具进行阅读,学生可以边读边批注、摘抄,为后续习作提供过程支持、素材积累和方法指导。

    摘录好词好句,积累写作妙语和技法

    利用电子阅读批注工具,小学生可以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并将这些词句按照不同的标签分类存储到学生个人的摘录库里,这无疑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充盈的素材、积累了大量妙语,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生习作语言的单一、贫乏。例如,学生可以将在拓展阅读中摘录的名言警句放在自己的习作里,可以在描写静止湖面的习作中将“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借用过来,还可以在描写人物的习作中仿照拓展材料中摘录到的其他作家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的细节描写等。此外,在利用电子阅读批注工具进行阅读分析和鉴赏的过程中,全班学生之间还可以共享彼此在文篇阅读中的体验和收获,共同积累写作妙语和技法。

    进行阅读点评,累积写作素材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文篇中的每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发表点评,也可以由文篇展开联想和想象,还可以根据文篇进行片段仿写。这些点评、联想和仿写,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解决了小学生习作内容贫乏的难题。而且,这些点评是小学生针对文篇而进行的有感而发,这些联想也是学生在阅读中由于触动了自我已有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而展开的,因此,这些素材不仅丰富,而且真实、言之有物,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小学生习作中内容空泛、情感虚假、缺乏深度思考等问题。

    3.利用互动平台互评互改,实现思维分享与碰撞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1]传统习作教学中,教学互动仅限于老师和个别学生之间,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习作的评改和讲解,学生之间也无法实现作品的最大限度共享和鉴赏。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为学生习作的自我评改提供了便利,还可以轻易实现学生之间习作的共享和互评互改。

    1)利用互动平台进行自我评改

    “文不厌改”,学生作文更须反复修改,从修改中悟出“不应该那么写”的道理,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对习作进行自我评改,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传统纸质的作文评改,小学生很容易将作业纸涂画的一塌糊涂,不易于分辨,也不利于多次评改;word等字处理软件中的作文修改,修改轨迹不太容易清楚呈现,也无法一目了然的进行习作共享。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很轻松的使用不同颜色、不同修订符号(删除、添加)对自我作品进行反复的修订和完善(包括纠正别字、语病,添加、删除和改写句子等),并且,这些修订可以很方便的被其他小伙伴浏览到。

    2)进行共同修改,实现思维碰撞

    小学生的个人水平毕竟有限,而且看自己的习作始终没有看人家的习作来得有趣。因此,在学生初步自评自改之后,就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学生间习作的共享和开展全班习作互评互改。学生们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有的针对别人的文章结构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能发现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有的也能针对别人的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就大大提升了习作教学互动的广度和参与度,激发了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评价能力和修改能力还较为薄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示范修改,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过程支持,以使习作评改的难度有所降低。

    1[] 韩莉萍。让孩子做自己的习作医生──小学习作评价“自评”“互评”也有效。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jxyj/zuowen/200806/t20080627_477853.htm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作文
    • 教师
    • 作文教学
    • 网络
    • 阅读
    • 提供
    • 网络课堂环境下
    • 小学生
    • 学生
    • 习作
    • 问题及对策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