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精加略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芳村实验小学 刘慧玲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有的人》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

    在备课时,该课的第一节课设计重点是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两个事例和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了解鲁迅先生。两个课例在一堂课上,是跨越式的第二节课,我的时间安排为25+15分钟。《有的人》的学习是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学习感悟鲁迅先生精神的升华。最后一节课则安排写作。

    第二课时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领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美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例如在“救助车夫”这一部分当中,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动词。在这一部分中,老师特别抓住了其中的“跪”字。这个字能否理解得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鲁迅先生的关心劳苦大众的品质。在执教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先读本部分,然后找出怦然心动的语句,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一个词。究竟为何怦然心动,学生先对“跪”的意思进行了诠释,这是一种小辈对长辈礼貌的作法;然后,又对车夫与鲁迅先生的身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而易见。这种不计较身份的作法,的确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是的,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怦然心动,是那么的重要,谈出自己的感受,也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关心女佣”着重点抓住女佣的话去感悟鲁迅的品质。另外,两个环节都增加了课外阅读巴金写的《怀念鲁迅》中的节选,让学生更深入认识鲁迅的为人。

    《有的人》设计注重感情朗读,在学生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后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好多学生甚至能当堂背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学习《有的人》时通过有感情诵读了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讨论:1.结合古今中外的实例,你觉得哪些人虽生实死,哪些人虽死犹生呢?2.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3.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热爱人民的人将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

    事实证明,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渗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随后的课堂实践,尤其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还是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如何做到使全部学生在整堂课中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乐于学,想学。课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注意听讲,积极发言,而其他的则只做旁观者,是积极思考而不愿表现自己还是跟本不动脑坐在那只顾自由的活动呢?或许《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样一篇,感情基调明显,既有作者周晔对作为伯父的鲁迅先生浓浓的感激,思念之情,也有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以车夫和佣人阿三为例子呈现的人民大众对鲁迅的深沉的质朴的感情。学生要有更深的体会感悟还要了解更多鲁迅事例之后,所以那些课外有益的材料在课前课中还要继续增加,才能引领全体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感悟。另外要提高教学效率,在第一课时进行学法总结,第二课时教学通过学法指导侧重于“放”和“导”,更能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使课外阅读的拓展时间更为充足。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学习
    • 学生
    • 鲁迅
    • 的人
    • 课时
    • 反思
    • 感情
    • 感悟
    • 伯父
    • 先生
    • 有的人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