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

    三元坊小学 黄绮文

    在上这一课时,我想孩子们很是感兴趣,试想:都是八九岁的年龄,谁不喜欢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并不是很简单。

    《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讲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这件事。整篇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时我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这个贯穿全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  

    新课程标准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读书的训练,力求读透、读精,即要通过阅读培植学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的积累。《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我就是朝这个要求做的。

    这次是我第一次上跨越式的公开课,我认真钻研了2-1-1的模式。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我讲读的是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读悟法进行教学。首先,我出示“名堂”的三种解释,让学生思考课文哪种解释更有道理。紧接着我让学生抓住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一步步玩出名堂的。然后我出示了第四自然段的三个关键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转化角色和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读玩出人物当时的情感。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平实,获得了情感的升华。同时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这样,学生渐渐地把书读进去、读出味来,学生的感悟从浅入深,悟到读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讲读完课文后,我再出示“名堂”的三种解释,请大家思考:列文虎克为什么能够玩出这么多的花样?取得如此的成功?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出什么道理呢?

    在十分钟的拓展阅读环节中,我结合了我参与的小课题,跨越式阅读如何帮助对文本的理解。于是,我选了三篇跨越式材料穿插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在理解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有多大,我穿插了《列文虎克》这篇资料介绍,在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在平时的玩中也玩出了伟大的发现,我又穿插了《玩扑克牌的发现》和《壶盖的启示》这两篇材料。这样的安排使文章的前后联系更加紧密。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为后面学生的写话练习提供了范例,一举多得。但课堂上我学生读的时间不够,让一些学生没有读完,我就让他们汇报了。这是我今后在拓展阅读时要注意的。

    在课的最后十分钟练笔环节,也就是在学生通过学文受到感染和启迪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先玩玩他们平时爱玩的文具,启发他们如何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发现,再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由于以前我做过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我关注到学困生对写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特定设计了两个不同星级要求的练笔,既让学困生有一根“拐杖”扶着他去走,也让尖子生有足够发挥的空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让学生从文本走到文本外,又超越了文本。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阅读
    • 文本
    • 思考
    • 文虎
    • 教学反思
    • 学生
    • 理解
    • 发现
    • 课文
    • doc
    • 玩出了名堂
    • 名堂
    • 玩出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