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20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跨越式精加略教学设计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 学会看病》

    文昌小学 梁勇

    教材分析:本次课程选取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里的后两篇课文。一篇精读课,一篇选读课。共3个课时,本设计针对的是第2和第3课时。在第1课时里,我安排学生汇报了预习的情况,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理顺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按时间顺序),分几部分写(七八岁时、十多岁时,现在)和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生分析:本次课程我选用的是我自己所带的班级五年4班。这个班的学生基础一般,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一般。


    1. 分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环节

    1课时

    1. 学习生字词

    2. 初读课文,读准

    字音。

    1. 了解课文大意。

    重难点: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2. 生读文。

    3. 生反馈课文大意。

    2课时

    1.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感受作者运用这些描写所表达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重点:体会父母不同的表达方式所表达的同一种情感——对子女的爱。

    难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所运用得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方法。

    1. 引入。

    2.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 小组自学。

    3课时

    1. 回顾单元,情感总结。

    2. 学生根据所定的情境完成小练笔。

    重点:理清本单元课文所共同表达的情感。

    难点:根据根据所定的情境完成小练笔。

    1、老师总结。

    2、学生介绍。

    3、小练笔。



    二、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师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问: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短语,如果给他们加上双引号后,就会变成(生在下面自由回答:话)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一生回答)对这两句话,巴迪有什么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自由读一读。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两句话,你会用哪个字?(爱)师板书,画心形。

    (二)学习19课。

    1、师:“精彩极了”是一句赞扬的话,而“糟糕透了”是一句批评的话。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这两个极端的评价都是爱?请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解决这个问题。(师提示:在前面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父母的爱的?)

    ppt展示学习要求:请你找出文章中描写父母的语言、动作、外貌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这些语句表达父母的爱。)

    2、学生学习文章,找句子,自读。

    3、按我们以前的方法,在小组中把你找到的说一说,读一读,品一品。

    4、生汇报。(如需要,师引导学生围绕父母的语言,神态等描写,抓重点词语。)

    5、你们认同他们说的吗?能把这种爱的情感读出来吗?自己再读。


    (三)联系学习20课。

    母亲对儿子的赞扬是爱,父亲对儿子的批评是爱。那在20课里的母亲又是用怎样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儿子的呢?(一生回答,大概说出文章大意)

    1. 快速默读阅读提示,看看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 师问:你能解决吗?

    3. 生自主学习课文。师巡视。

    4. 生反馈。(师提示: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第三课时

    (一)师小结。(边提问边板书)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第19课和第20课了,在这两篇课文里,巴迪成功了吗?儿子成功了吗?(都成功了)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让学生齐答:父母的爱)师在心形中板:成功。

    1. ppt展示单元学习提示。

    2、师问: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这三位父母对子女的爱,你能用什么词语。(生答,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二)拓展。

    1、师:不同的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爱的表达都是不相同的,下面我们来阅读一组短文,看看短文里的父母,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的。阅读后,简单完成文章前面的【小问题】。

    2、生阅读文章。(播放音乐《Improvisation On A Theme

    3、生反馈。


    (三)实例展示。

    1、师:梁老师知道,班上有两位同学,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都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现在请他们出来介绍一下。

    2、生介绍制作情形。


    (四)小练笔。

    1、师问介绍的学生,“能把你这次的经历写下来吗?”

    2、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回想一下,在哪件事上面,你的父母在你身上倾注了对你的爱,请你把其中一次写下来。(ppt展示提示:学习课文的表达,合理地运用上人物描写的方法,表达你父母对你的爱。)

    3、生展示作品。

    4、(预留环节)生点评作品。


    三、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文昌小学 梁勇

    在接到跨越式精加略教学模式试验课的任务后,我就在思索,如何有机地整合两篇文章的教学步骤,使其衔接更为自然。最后决定用带的形式,就是用学习精读文章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略读文章。中间的结合点,我选择在“爱”上面,就是父母对子女不同表达方式的“爱”。

    在两个课时的时间分配上,我在第一课时安排了学习精读课二十分钟和略读课十五分钟,在加上引入和过渡,就刚好是四十分钟的课程。在第二课时,我主要安排了对两课书一起进行总结,并引入拓展阅读,共5篇与这两课书类型相近的文章。最后,我通过用学生自己讲述亲身经历为导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中,我安排学生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不同的评价,出发点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然后要求他们找出作者用什么方法来体现“爱”。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主要采取“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归纳、自己总结的方法,虽然能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时间交还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觉性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有部分学生其实并不能很好地或最大限度地学习到课文里的主要部分。而这时我并没有对学生反馈时存在的不足进行补救,例如:在课文后面要求学生理解的一个重点句子: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学生在反馈学习效果时并没有提到对这句话的理解,而我也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可以说是这个环节里的不足。

    而对略读课文《学会看病》的教学环节中,我安排学生按照学习提示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都是能理解的。看来在第一课时的学习真的能对他们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安排学生阅读5篇拓展的文章,希望通过不同文章的阅读,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尽管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不同,但是共同的是他们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而从学生的阅读反馈中,也能看出学生对文章是理解的,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在小练笔的环节,刚好我班上有两名学生有一个在父母帮助下去完成一件事情,并获得成功的例子,我先让他们出来口述自己的事例,期间引导他们说出在这件事情上,父母为他们付出了什么?继而要求他们把这件事情写下来。通过两个例子的引导,其他同学也能身同感受地联想到自己身上,在写作的反馈中,也能看出部分学生能真情实感地写出一件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能体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事情。

    总体来书,我上的这两节试验课,在整体的把握上,是能够符合精加略的课型模式的,但是在课文的整体把握,和个别细节的处理上,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节课,是对我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我的一次提高,任务也算是顺利完成了。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作者
    • 精彩
    • 透了
    • 表达
    • 19
    • 子女
    • 极了
    • 课时
    • 学习
    • 反馈
    • 学生
    • 文章
    • 课文
    • 糟糕
    • 父母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