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关培正小学-丁静茹-五上第19课《精彩极了和槽糕透了》(修改后)(含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学会看病》精加略教学设计

    西关培正小学丁静茹
      一.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理解,感受父母之爱。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理解,感受父母之爱。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一出漫画引起的争议——《喜羊羊与灰太狼》

    2,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出漫画不同的观感,板书课题“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3,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极”“透”(课件)

    二.精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整体感悟

    (一)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问题可能为):
        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什么事情?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联系?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引号?
        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发点?
    (二)师: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拼读几遍,读懂了的地方用笔做上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
    (三)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并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1.学生汇报生字词的预习 比一比,做一做《写字本》

    2,读一读,出示: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3. 赛一赛,读句子,说说读句之后的感受

    (四)师:浏览课文,发现这一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在文中找出表示顺序的相关词语,板书,ppt

    (五)默读课文:填空

           
          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板书

    鼓励:得意扬扬 灵感与创作的源泉

    批评:失声痛哭 警告的力量

    (六)小结: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抓住课文的写作顺序。抓六要素。抓课题。抓课文的中心句——段落归并法,六要素归纳法)


    三,略学20《学会看病》

    (一)小组学习:

    1. 小组长指挥读课文

    2,讨论课文的写作顺序

    3. 尝试运用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选派代表汇报

    (二)谈谈你对文中妈妈的做法的感受


    四.课外阅读:资源库


    五.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生谈感受。

    3.师: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其实人的一生中,不仅需要母亲的力量——退热请地鼓励、赞扬,还需要父亲的力量——严格要求、警告鞭策。热情地鼓励、赞扬给人以灵感和创作源泉,使人不断向前,而一味只听到赞扬、肯定,容易使人逐渐变得自以为是,是非不分以至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另一种爱的力量,不断地提醒、鞭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两种爱同时存在,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两种力量,人才可以健康、顺利地成长。
        4.(出示课件)
        5.课堂总结
        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父母的爱。学了这两篇课文,也许你会有很多感受,你们有什么话想说的下课后把它写在留言板上。

    板书:

    19 “精彩极了”    鼓励(灵感与创作的源泉)
         和        

    糟糕透了”    批评(警告的力量)

    专家意见:

    丁老师,您今天上课与您的教学设计不太符合,请您将今天上课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习元中。从今天的课堂来看,丁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很扎实,对课文的分析也比较到位。由于是高年级的课,所以老师采取了精加略的模式,将本单元的精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与略读课文《学会看病》做结合,结合点是:父母通过严格要求来爱孩子,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个结合处理很恰当。另外,通过今天的课,我们给老师一些建议:1.对中高年级的课,要从单元的角度通盘分析教学目标,然后分解成各个子目标,分配到各个课时中,即要有大局意识;2.对于高年级的课,识字的时间要缩短,对个别疑难的生字词进行讲解,不要全部讲解,这节课仅课文标题的讲解就用了10分钟,要压缩时间;3.针对这个精加略课,最好第一课时重点在记叙文写法,第二课时重点在情感目标,同时注意两课时的拓展阅读材料要分别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材。


    自我反思:

    网络环境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与《学会看病》精加略模式教学反思

    西关培正小学 丁静茹


    今天我上了一节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精加略”211教学模式的实验课,内容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与《学会看病》,,课堂上我再次看到了自己努力地方向。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更进一步的磨练。

    根据要求,我要上一节高年组的精加略,对于我刚踏上非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精加略教学模式的我来说压力很大,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设计时我重点处理基础知识的内容:读通顺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大意,课文结构,中心句段)、生字教学(重难点字的音、书写,部分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父母对“我”的批评与鼓励都出于爱,并抓住“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重难点进行拓展,要求同学们在方法指导下拓展阅读《学会看病》,概括主要内容。理解母亲爱子情切。继而引导学生阅读“资源库”中其他相关文章,感悟“父母的爱”,最后以此为话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在留言板上与同学交流。

    何克抗教授听了我的课后做了非常中肯的评价,指出了我在课堂上时间与内容安排中的失误。专家组走后,我一直在内化理解精加略的课堂模式,

    在看了专家意见之后,我更加明确:进入到中高年级,尤其是四年级以后,应该如何结合跨越式的教学理念开展语文教学,应成为我今后思考和探索的重点。如何实现精略结合,在网络环境下完成语文阅读课教学。我要注意从单元角度出发,在对单元教学做整体处理,每一节课都应该有拓展阅读与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读写能力。让孩子在读中悟,悟中读,体现层次性。还有就是学会不断地总结,只有在反思中总结,发现,探寻,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上一层楼。






    附课外阅读: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我的母亲

    胡适

    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即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麇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 ,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居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他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他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的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西关
    • 精彩
    • 透了
    • 19
    • 母亲
    • 上第
    • 父亲
    • 课文
    • 看见
    • 的人
    • 糟糕
    • 小学
    • 先生
    • 内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