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中小学 李婕妤 三年级上册15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设计:海中小学 李婕妤

     

    • 一、概述

    《玩出了名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58页第15课。课文讲述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时间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阅、固、调、皇、俄、拜”等6个生字,会写“堂、腿、随、拜、访、具”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看守、清闲、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拜访、玩具”等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海中小学三年一班的“跨越式”实验班学生。一、二年级从未接受过“跨越式”教学模式的训练;

      2.该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尖子生表现突出,但学困生比例较大。书写能力欠佳,在陌生人面前不太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经过前几个单元的铺垫,自主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 四、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一课时

         

        • (一)揭题导入,开门见山

        1.看老师写“玩”字,生组词。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地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读一读,谁能给这个字组词?

        2.生交流对“玩”的看法

        同学们,当你们在玩耍、玩乐,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父母是怎么说你们的?

        过渡:是的,通常情况下(ppt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生接读。)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3.引出课题

        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却是“玩出了名堂”。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适时教学“堂”字注意,这个字平时读第二声,比如教堂、课堂,可在这要读轻声,谁来试一试?(生试读)

        4.过渡:玩怎么能玩出名堂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出示自读要求,生自由读书

        打开58页,听清要求,放开声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从这个故事当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读后感

        读得真专心,老师听起来就是一种享受。谁来交流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

        预设:你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人翁叫列文虎克,很会读书。

        能够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真棒!

        能够把课文读成简单的几句话,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

        3.扩展阅读

        老师现在请大家做一道判断题:列文虎克发明了放大镜。(      )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扩展资料中《好奇的看门人》(从“列文虎克于1632”至“耐心地磨制起镜片来……”)

        生自行阅读得出答案,列文虎克并没有发明放大镜,只是因为当时放大镜太贵,他自行磨制而已。【引导学生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为后面填表做铺垫

         

         

        • (三)生字教学,扫清障碍

        1. 出示生字卡片,生读。

        堂 镜 闲 待 阅 腿 随 调 简 拜 访 具

        适时提醒:“腿”、“随”(结构相似,注意指导笔顺);“具”(里面是三横)【师范写“腿”“具”】

         “镜”(后鼻音,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显微镜;能够帮物体放大好几倍的——放大镜;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远处景物的——望远镜)

         “调”、“待”(多音字);“闲”、“简”(“清闲”、“简单”的反义词)

        2.谁来当一下小老师,给这些生字编一编字谜,考考大家(生自由发挥,屏幕出示12个生字,生字按结构进行排列)

        3.过渡: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编的字谜也很有意思!就不知道词语读得怎么样?现在老师来考一考大家。(出示词语,生读)

        (都含有多音字)

        阅读 随意 固定 显微镜

        简单 玩具 清闲 名堂

        【注意引导第一行的多音字】

         

         

        • (四)细读课文,了解“名堂”

        1.名堂在词典中的三种解释:

        名堂在词典有三种解释,分别是:花样;成绩;道理。那么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这里的名堂指的究竟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是哪种解释呢?你从哪里看出来、感受到?

        预设一:若生认为“名堂”指的“成绩”(PPT显示相关内容)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A适时教学“拜访”

        同学们看,这段话中出现了这样一个词——“拜访”。仔细观察这个“拜”字,它特别容易写错,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第一笔是撇,写好一个字,起笔很重要;右边是四横,而且这四横的长短富有变化。右边为什么要多出这一横呢?看图,在古代,拜见大人时两手要合并在胸前,头低到手的位置,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因此多出的这一横就表示一个人的头。能够记住这个字吗?打开本子,我们把这个词认真地写两遍。)

        知道“拜访”这个词语的意思吗?是的,拜访比问好、看望这些词语更正式,更隆重一些,一般被拜访的人都是非常德高望重的。那么,课文里面是谁拜访谁?

        没错,当时的列文虎克可只是一个看门人,却吸引了两位国家领导人前去拜访。

        B英国离荷兰千万里,俄国离荷兰相隔千山万水,两位国家领导人不远千里来看他,课文里面有一个词可以来形容,那就是千里迢迢。那么列文虎克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连地位显赫的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都来不远万里来看,看什么?(微生物)

        【扩展阅读】那什么是微生物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60页,默读一下资料袋里面的相关内容。(师简单反馈)

        C. 年少时列文虎克家境贫寒,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可是他却(出示第五自然段的相关内容,生接读)这就是他所作出的伟大成绩。

        预设二:那么有同学认为列文虎克玩出了花样吗?他到底是怎么玩的?课文的哪些自然段进行了相关描述?(第3、4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列文虎克玩的句子。然后,完成老师课前发下去的表格,同桌或四人小组可以交流一下。(小组合作学习

         

        玩什么

        怎么玩

        玩的成果

         

         

         

         

         

         

         

         

         

         

        2.小结: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列文虎克,了解列文虎克是如何玩出名堂的。

         

         

        • 【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要比上一次有进步。之前对“跨越式”的教学模式理解得过于狭隘,总以为扩展阅读和写话训练这两大模块的时间必须很集中,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不涵括在扩展阅读里面,而且写作训练的题目(要求三年级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过高,脱离我学生的实际。所以上一次不仅超时严重,学习效果也不太理想,给人感觉是“为套用模式而教”,非常生搬硬套。后来,经过集备、听课及老师间的交流,对“跨越式”有了一些新的了解、新的想法。

        比如,扩展阅读并不一定非得安排在后面进行,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就把这一部分的内容挪到了“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带着“列文虎克发明了放大镜?”这一问题去阅读。而课题组所提供的“扩展材料”里面并没有关于列文虎克的文章,而是直接提供了其他科学家的一些小故事,鉴于现在是第一课时,所以我认为扩展材料还是围绕课文主角会比较好,于是自己进行了尝试(可见附件)。可惜的是,扩展阅读的时间还是比较少。再如,写话训练的题目、形式。之前,在学习元浏览了一些教师的教案。稍微总结了一下,第一课时的写话训练通常是以下两种:一就是运用所学生字写句子,或编一段话;二就是尝试运用词语,概括文章大意。形式、题目其实并不重要,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教学目的而服务的。而第一课时的重点应是课文大意的把握和生字的落实、巩固。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做了一个冒险的尝试——并没有把写话训练独立出来——而是以“填表格”的形式(列文虎克玩什么,如何玩,玩的成果),让学生在填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并起到梳理文章大意的作用。从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还是可以的。

        还有,上一次我的主导性太强,说得太多,剥夺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和时间。所以这次我吸取了教训,生字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他们自编字谜,兴趣浓厚。比如“待”字(我和小伙伴一起去寺庙拜佛);“闲”(门是用木做成的);“腿”(月亮后退一步)等。可惜的是部分学生都围绕了同一个字来编,若能把这一部分重复的时间省下来,就更好了。对此,北师大的周志老师和王阿习老师给我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可以通过触发器或者利用“生字卡片”的黏贴(哪些字已经编过字谜了,就挪到一边)来节省时间。非常感谢她们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大意
        • 15
        • 老师
        • 教学设计
        • 文虎
        • 拜访
        • 学生
        • 放大镜
        • 生字
        • 了解
        • 课文
        • doc
        • 玩出了名堂
        • 名堂
      1.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