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深圳市南山区大磡小学 舒丽丽

    • 【教材说明】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且我们这边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少能走出大磡村看看外面的广阔世界。不少孩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中山公园”。这多么像课文中的“井底之蛙”呀!山外有山,学无止境。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

    2、能力目标: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朗读,读中质疑,以疑引读,思后释疑,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跨越式教学平台。

    3、制作小青蛙、小鸟卡片。

     

    • 【教学过程设计】

     

    •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我知道咱们的同学最喜欢听故事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坐井观天》。(播放数字故事)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谁和谁的故事?它们为什么事而争论?

    2、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读课文2-7,可以大声的读、可以小声的读、也可以默读,用“----”线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 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第一次对话

  • 过渡:它们的对话可有趣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次对话。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1)品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
      3)把自己当作小鸟理解它飞了一百多里后的感受。(师: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后,感受如何?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

    2、学习第二次对话

    过渡: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师: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咱们来做个小实验吧。请同学们抬起头,看看天花板,好,接下来把语文书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天花板,说一说现在看到的天花板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生齐说:井口大)因为呀,青蛙天天坐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了,所以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

    师:可是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天真的像小鸟说的那样无边无际吗?让我们跟着小鸟到天空去看一看吧。说一说小鸟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小鸟飞过高山、大海、草原、森林、城市)

    师: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请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天有多大。全班朗读小鸟说的话)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是大话。谁知道什么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师:大话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了,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教育学生做个诚实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3、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现在大家都知道是谁错了吧?,可是自以为是的青蛙。明明错了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小组讨论交流。

    4、分析寓意

    师:学到这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除了告诉我们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这个内容以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坐井观天就是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批评见识少还自以为是的人。)

    5、分角色朗读

    6、带头饰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