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特质分析与教学策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特质之我见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者, 承载着艰巨的历史使命。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应该具备一下特质:

     

    具有趣味性与创新性的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创新性和趣味性很强的课程,如学习《键盘输入》这节时,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打字游戏,如“太空大战”“击落苹果”等,既可满足小学生好胜的心理, 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基本的打字方法。另外,信息技术的技术性决定了它的创新性, 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结合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名优秀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效能决定教育的整体效能。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首先要养成的教育能力。成功学之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沟通技巧。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指出:“教师特别需要学习怎样与学生沟通,怎样处理好师生的关系。我认为这是当前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虽然复杂而浩大,但各式各样的沟通(包括互动、交往、对话等),特别是师生间的沟通,却是构成教育运行的最基本的“细胞”。正是无数种、无数次沟通有序展开、聚合和积淀,才引发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发展乃至文化积淀和精神成长。

     

    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一个教师的职业动力系统包括其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动机等,它决定了教师从事教学行为的内在动力和方向,是其工作积极性的源泉。优秀教师把从事教育事业看成是一种使命,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努力实现最佳境界。

     

    具有终身学习思想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以往,一个人只要在学校学好一门专业,就可以一辈子当专家;学会一种技术和手艺,就可以受用。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行业已不再是代代相承、永远不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具备基础性与综合性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设的, 旨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选拔和造就专门人才。信息技术课程既有充实的技术内涵, 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艺术特性和科学精神。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 还涉及到其他学科和领域,如艺术、数学、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综合实践等。这就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关于其他领域渊博的知识, 还要有对各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 尤其要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

     

    具有技术性与发展性的理念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硬件设备、软件环境、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等都需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持续关心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且在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 能尽快适应新技术和新环境的要求, 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同时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将最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及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另外,技术是把双刃剑,因此师生都必须有很强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建立在判断和行动基础上的评价、分析和综合等方式深刻地思考信息技术的本质。

    •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常用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在于用先前学过和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但是在呈现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时,必须仔细解释这些概念结构或命题的基本特征。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步骤包括

      a.选择材料

      b.设想学习过程

      c.呈现预备性材料或新材料

      d.抽象出新信息

           e.运用活动强化

    讲授策略

     

     

    讲授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教学行为,也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行为。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言语和非言语向学生传播知识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对教师来说,有效讲授是其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讲授最大的缺点是可能压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常被描述为不必要的、单调的、浪费时间的。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发挥讲授的最大优势,减少并避免缺点。也就是说要恰当运用讲授,采用有效的讲授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应当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它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

    协作学习策略

     

     

    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中,学习任务有时候会比较繁重,单靠一个人去完成一个任务是很难的,这时候可能就需要用到协作学习策略。一方面,不同的学习者从不同的视角切入问题情境,彼此合作交流形成互补,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习者通过在线讨论进行协作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自主学习产生的孤独感,建立归属感。

    反思策略

     

     

    教师可通过反思策略引导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的深度加工,已便学习者随时调控信息加工的策略

    抛锚策略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采用抛锚策略,创设学习情境作为背景,引出教学任务,以最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作为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 标签:
    • 策略
    • 要求
    • 能力
    • 学生
    • 教师
    • 一种
    • 沟通
    • 讲授
    • 信息技术
    • 学习者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