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教师技能实训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特质之我见 ————王欢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和新课改的推进,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既担负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中坚力量和核心力量。

    在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是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研究的实施者,2.推进和实施课程整合的组织者,3.驾驭信息的能者,4.软硬件资源的开发者,5.校本培训的协调者与实施者

    经过查找文献和观看优秀信息技术教师上课的案例,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具备以下特质:

    钻研处理教材的能力

    如果要上好每一节课,那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材就不能停留在一般了解的水平上,而是要认真钻研教材,信息技术内容广泛,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既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关键。北大附中的教材就是信息技术教研组自己开发的,内容的组织和选择都能很好的教授学生,很有趣味性。

    有效教学的能力

    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系统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将这一能力细化开来,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能力、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课自身的特点,重视对信息技术课方法的研究,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效结合,重视任务驱动法,web Quest等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

    高效控制课堂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其关键还在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能熟练地组织教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恰当地调控课堂的情绪,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牢牢把握教学的主动权。

    因为信息技术课的边缘化,许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态度都不认真,甚至教师都放弃这门课,但看过李冬梅老师的课后,我发现,只要信息技术教师教的好,在课程上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还是很愿意上的。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课堂是很重要的。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进行逻辑推理的时候,应清晰、准确、通畅,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所学的知识。对教学语言的表达,不仅要求有严密的科学性,而且要有艺术性。当你能把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信息技术的内容有的很抽象很复杂,比如编程,教师需要用合适的语言解释清楚,避免自己知道很多,却无法教给学生。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基本的是要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教学容量,增强真实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再进一步就是要能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教案、课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是衡量一名教师水平高低的另一个标准。信息技术教师要力争成为教育家和研究者,必须具备相当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承担基于信息技术的教改实验能力,对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等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不断学习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自己必须首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即驾驭信息的能力。包括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收集的能力,发掘、甄别、分析、组织、加工、管理、提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和进行创新的能力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才能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胜任自身角色。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得越好,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越显得重要。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参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最好结合某一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兼一些课的教学,这样有利于将整合落到实处。

    软硬件资源开发维护能力

    当前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教授信息技术课,还兼任多项工作,比如电教设备管理和维护、校园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管理与利用及电教软硬件的购买、编制及维护等等,这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阶段决定的。要实施课程整合,必然离不开各种软硬件设施,而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特征必然成为学校软硬件建设开放维护的主要负责人,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具备这一特质。

    北大附中的教师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与管理,比如控制学生电脑,学生资源上传查看权限等。

    推进和实施课程整合的组织能力

    课程整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润滑剂”和“黏合剂”,直接影响着整合的进程和质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要实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只进行理论上的讲授,学科一线教师很难理解,更难以转变成自己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提供丰富的优秀的整合案例,组织老师去观摩。在听其他老师的公开课中,让老师去和自己的教学比较,自己去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学的改变。

    信息技术培训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日渐深入人心,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广大教师的认可,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交际能力,善于向学校领导宣传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随着课程整合的深入,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整合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担负起培训学科教师的责任信息技术知识更新较快,只进行一次培训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发展,软、硬件设备的更新,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先学先用,进而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

    •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王欢

    讲授策略

    讲授策略是教学中最悠久最普遍的策略,任何一门课都需要讲授,通过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通过语言的表达,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内容,达到学生理解把握运用知识的目的。

    讲授性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中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信息技术课上会有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清晰地提出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尽量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 并尽可能地利用技术辅助来展现教学内容, 使得教学更有说服力。

    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将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之间建立联系。即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的学习之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新内容。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也是有层次有联系的,利用先行组织者帮助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练习,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学习当前的内容,解决当前的问题。

    支架式教学策略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的框架, 将新旧知识衔接,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利用技术优势构建学生的学习资源, 主要是数字化资源, 形成教学过程中的支架。

    情境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单纯的传授知识是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环节要注意教学的直观性, 因为中学生的生理情况, 他们较容易接受具体的、直观的形象,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的创设需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 并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最终目的。在情境创设中, 应该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从而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学习、 生活中的工具。 具体说来, 就是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综合信息处理功能, 从声音、 色彩、 形象、 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适当的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 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 激发联想。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进而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抛锚式教学策略

    “锚”是指包含某种问题,任务的真实情景。抛锚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通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生成学习者和教师的嵌入式教学以及学习小组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者亲身体验到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抛锚策略通常创设有趣真实的背景,以激励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积极的建构。

    信息技术需要融入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利用抛锚策略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

    随即进入式策略

    学生在学习风格,认知策略和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上都有不同,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即学习者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和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随机的多次进入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每次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目的,使学生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

     在不同的教学策略下,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顺序和教学活动,达成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式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要尽量精讲,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讲课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把剩下的时间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教师要巡回辅导和及时组织学生点评和互评。

    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就是有目的的以教练员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员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示范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适用于学习技能的初期,特别是学习一些基本技能的时候,有经验的教练员在示范教学中不刻板地重复例证,不过死地规定技能,而是很注意灵活变通、合理操作,使学员不满足于现成方法的模仿,注意激发他们创造性的学习。示范教学有多种形式:教师示范、学生示范、教师分步指挥学生演练……

    在李冬梅老师的课上,就是以教师分步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在这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思考。

    提问法

    巧设提问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策略, 尤其是设置开放性的提问, 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问时要尽量增加问题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将问题本身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并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起来, 为学生留有较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在思考答案时能尽量扩散思维, 增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讨论法

    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交流环境, 鼓励学生相互协作, 并要适时引导讨论的方向, 特别是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作出客观的、 富有鼓励性质的评价, 从而增加学生的讨论的兴趣和参与动机。

    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合作学习

    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是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自主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学习方法。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方法,多采用激励的机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能力
    • 学习
    • 学生
    • 信息技术教师
    • 教师
    • 信息技术
    • 知识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