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助力乡村教育信息化的策略研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摘要

      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出现了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互联网技术,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前进步伐,但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在管理、师资和资源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以促进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乡村振兴。

    • 关键词

    乡村教育;教育信息化;大数据

    • 一、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而我国目前正处于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时期,《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教育信息化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3]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大数据技术以其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等特征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解决乡村教育治理中精准性不足、统筹协调力度不够、自身能力较弱等现实问题[4]

      当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用机理分析、实施策略探索与实践案例总结三个方面。其中,作用机理分析主要基于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城乡教育公平两个视角;实施策略探索主要集中在加强面向城乡共享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完善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创新区域教育体制机制以及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等方面[5]。很少有学者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将在分析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创新实践的分析,寻找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助力解决乡村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的着力点,以推动我国乡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实现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

    • 二、乡村教育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面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每天面对的数据层出不穷,大数据技术也因此应运而生,除了国家教育部网站以外,各省也均建立了本省的教育厅网站和相应的政务平台,笔者查阅了一些网站发现,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数据少之又少,如浙江数据开放平台中来自省教育厅公布的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中,有高等学校、技工学校普通小学、普通中学等各类学校的基本信息数据,但是数据只包括学校数、招生人数、毕业生数等等一些基本信息,没有详细的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的数据。在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20年普通初高中办学条件数据中显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无论是教学用计算机数量、平板电脑数量,还是网络多媒体教室数量,均排在前列,而新疆、青海、宁夏、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相对靠后,由此可见,各省之间的设施条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缺乏精确到各市县及乡镇的数据,所以对于具体哪个地区更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我们无从得知。

    (二)师资层面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在乡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却不是很高,特别是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停课不停学”期间采取的网上上课形式暴露了教师们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足,特别是乡村教师,不会用电脑,不会开直播,不知道如何操作,对各种数字化软件的熟悉程度和使用水平严重不足。

      虽然国家大力开展了相关的教师培训,但培训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一次教师培训的人数有限,培训范围不够广泛,难以保证所有教师都能接受培训[6](2)教师培训的内容大多偏向于信息技术的理论方面,实践可行性不高,而且教师难于亲身实际操作,很难将学习到的内容真正用到教学工作中[7](3)培训方式方面,很多教师培训都只有短暂的几节课,缺乏长期、系统的学习,通常短短的一节课学不到太多内容,而线上培训又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难以约束教师的学习,培训效果难以保证[8](4)培训评价方面,培训的最终考核仍采取静态的、量化的考核方式,考核的内容过多强调技巧操作和知识记忆,忽略了受训者的实际应用能力[9](5)培训后续支持方面,通常是培训结束后就再也没有交流了,缺乏对受训者后期的追踪与关注,没有收集受训者的培训后的反馈,培训效果无从得知[10]

    (三)资源层面

      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乡村地区的教学资源都处在一个落后的水平上,尽管现在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仍有不少地区的教学资源无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比如一些农村学校配备数字资源与实际教学版本不匹配、数字资源知识点结构与教材不一致、教学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且一些农村地区教师信息教学能力较弱,无法对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再创新或是自主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数字教学资源。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资源难以满足教师最直接、最现实的资源需求。另一方面,很多乡村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设施,或仅有几台设备,不足以支撑所有教师和学生使用,难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 三、基于大数据的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机制模型

       机制指的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引申到教育领域,指的是教育现象及其相关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机制则指的是围绕更好的乡村教育目标,而形成的各个组织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理念、治理规则、治理内容、治理形式、治理反馈。

    图1  基于大数据的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机制模型

    • (一)模型分析

    1.治理主体

      治理主体指的是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的参与组织或群体,具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乡村院校、乡村社会组织(妇联、社工组织等)、教师、学生和乡村教育相关人员。

    2.治理目标

      治理目标指的是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的共同愿景,直接目标是乡村教育的善治,长远目标是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11]。现阶段的具体目标包括角色定位目标、时代发展目标和价值定位目标。角色定位指的是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的功能和参与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的意识。时代发展目标指的是在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的定位。价值定位目标指的是乡村教育内部价值和乡村教育治理的价值认同,治理目标是治理的方向性指引。

    3.治理理念

      治理理念是指按照什么样的理念来开展治理工作——追求长效发展和短效结合,逐步扩大乡村教育信息化的自由,促进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秩序的形成是当期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的核心理念。

    4.治理规则与内容

      治理规则指的是乡村教育主体参与信息化治理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的制度建设。治理内容指的是围绕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而形成的治理领域。

    5.治理形式与反馈

      治理形式指的是各个主体参与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的形式,主要包括指导监督”“指导服务”“监督服务指导监督主要是通过引入以数据为支持的理念、工具和内容,以监督为主要手段帮助乡村教育信息化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指导服务主要指的是通过引入以数据为支持的理念、工具和内容,以服务的形式帮助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监督服务指的是通过对数据化证据的掌握,对乡村教育发展进行监督并以此提供一定的服务。治理反馈指的是依托数据体系,对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所产生的成效,对教育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反馈的机制。

    • (二)模型运行机制

    基于数据的治理体系组件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基于大数据的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机制核心是形成以数据为关键支持的治理生态。数据通过理解实现赋能、通过展示提供证据、通过分配实现分权、通过数据优化形式、通过数据及时反馈等,实现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的整体优化。

    2.通过对乡村教育大数据的获取,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主体提升治理能力的同时保证了自身的利益。基于大数据对乡村教育信息化全方位的画像,给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治理主体参与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过程中能根据客观数据进行决策,规避因为经验造成的失误风险,仅着眼当前事实造成的缺乏长效风险。

    3.通过数据的获取改变了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的边界。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主体在大数据的视角下得到了扩展,例如,学习者通过真实的数据表达实现了参与,同时在乡村教育信息化质量、教学资源等方面,有了更为宽泛的对照标准,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了数据支持。

    4.是通过大数据对传统乡村治理的改造,实现了对照数据进行不断反馈的优化机制。治理本身并不是一次性行动,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推进的行动,大数据收集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全方位数据,为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效果提供实时反馈,帮助治理主体查找问题,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

    • 四、大数据助力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一)管理层面

      首先,拓展数据来源。从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整体乡村建设战略中得到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和实践的支持,从面上拓展数据的来源,将各地区乡村学校的信息化的设备的数量、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统计起来,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出乡村学校基础设施的缺口,从而精准投放资金,支持乡村教育信息化机制建设。其次,培育优质乡村信息技术软件,鼓励其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主体上做文章,引导更多的人通过智能应用的使用、参与、评 估,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和数据感知能力,支持乡村教育信息化的优化。再次,支持信息技术团队围绕乡村教育的市场化部分,如乡村教育配套产业、乡村课外研学市场等开展应用开发,充盈乡村的信息技术应用文化,直接支持以数据为支撑的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

     

    (二)师资层面

     

      要加强教师培训,建立专门的培训平台,教师注册后填写问卷测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根据不同的测评结果将教师划分出不同的教学水平和不同的教学风格,通过分层对口精准结对,从面向群体的教师培训转向面向个体,乡村教师、优秀教师和高校专家共同组成教研团队,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同时,教育部门要将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定期培训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不能因为乡村教师的职业身份而降低标准。对于考核培训不合格的教师,要安排其重新学习,直到合格为止。在培训过程中实时跟进教师的学习情况,记录相应的学习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培训计划。在培训结束后,应安排相关人员对教师做培训反馈,了解其培训情况,受训教师后续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随时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寻求帮助,以保证受训者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信息技术能力。

      另一方面,目前的师资配置均衡评估主要是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三个维度进行,这些数据是现状的描述性数据,无法揭示师资现状的形成背景、过程、原因等,有必要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发掘深层次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监测评估方法要对配置措施所造成的结果因素、所依赖的配置指标、所参考的配置维度、行政管理措施对师资均衡配置影响结果等进行监测。与师资相关的资料、数据、信息大量增加,为运用大数据技术监测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能。依据数据对现有的师资配置作出及时督导、调整,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资源层面

      加大硬件投入,建立全域大数据平台,以解决农村师资和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的问题。收集数据的同时分析数据,实现精准投入。重点更新师生低配置计算机、升级改造班班通设备、加快无线网络覆盖、加快万兆升级工作,同时建立教育信息化帮扶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希望可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让乡村教育享受更新更广阔的资源和信息。整合区域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教育资源信息库,完善城乡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一体化和共享服务机制。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名师工作站”等平台,促进城乡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交流合作。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 五、总结

      在乡村振兴的当口,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备受重视,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机制,是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乃至整个国家的人才体系建设的关键。然而,基于大数据的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机制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既有表层问题,如利益主体参与的制度问题,也有深层次的问题,如权力的合理分配机制,可以预见,其效用的发挥还需长期的建设。但不能忽视的是,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支持工具,在现代化的乡村教育信息化治理机制中的作用会越发重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数据采集还需要和伦理需要结合起来,乡村教育振兴相关的数据采集是一种“向善”的行为,但并不是这种采集上的“善意”,就要忽视数据伦理的问题,大数据的采集要在道德和有序两个体系的规范下发展,需要在安全、公平、知情等伦理准则的基础上,对数据保持敬畏,不逾越伦理底线。从现实基础来看,利用大数据来促进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适,从治理的科学性、乡村教育的乡村社会性、乡村元素的特殊性等多个角度入手,才能不断形成以民主化为核心特征的乡村教育治理。

    • 参考文献

    [1]刘学东,黄正平.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困境与突破——首届南京·长江教育论坛综述[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1):48-51.

    [2][10]王志军,余新宇,齐梦梦.“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着力点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10):91-97.

    [3][4]吴青青,陈涛.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培训实效性的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16,(7):39-41.

    [5]鲍少杰.乡村教育振兴现状、问题及对策[J].老区建设,2021(18):25-29.

    [6]王唯嘉.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6):21-24.

    [7][9]梁宇.双师教学:互联网+教育下的乡村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7,(21):134-136.

    [8]汤敏.用“双师教学”模式改造乡村教师培训[J].中国教师,2015,(19):78-80.

    [11]周斌,李磊.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使用效率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1,No.416(12):105-106.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