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3画杨桃

听课类

创建时间:2019-04-29 10:53

主讲教师: | 学龄阶段: 小学 | 主讲科目: 语文 | 听课年级: 二年级 | 教材版本: 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简介:

    • 复习旧知 (1'27")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未填写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未填写
    • 精读感悟 (21'18")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2.读课文2—16自然段,完成任务: (1)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后是什么反应? (2)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什么反应? 3.找一找同学们坐在我的位置之前和之后都说了什么? 4.教师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体会语气。 5.朗读最后一段,读了老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教师引导朗读模块,应该先示范读一下,或者让学生先自读,再反馈点评。
    • 拓展阅读 (6'30")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必读篇目: 226页:3.《换个角度思考》 4.《冲出自己的思维定势》 5.《杨桃的故事》选读篇目: 231页:6.《从切苹果想到的》 232页:7.《变换个角度切苹果》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未填写
    • 拓展写话 (0'8")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如果你是其他同学,坐到“我”的位置上,仔细观察杨桃后,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同学,绘画的时候我一直认为……当我坐在你的位置上时看到了……通过两次观察的对比我发现了…… 以后“我”……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未填写

优点记录:

宋老师是刚刚加入跨越式课题的优秀年轻教师,教态良好,课堂秩序井然有序,课件制作精美,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新课学习。时间把握准确,教学目标清晰,写话题目的设置能够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

讨论点:

1.在朗读指导模块,尤其是在引导学生体会坐在“我”的位置之前和坐在“我”的位置之后的反映,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教师示范读的方式进行渗透,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先同桌之间朗读交流体会情感,然后进行反馈。这样朗读指导可能更加高效,学生也能够较快速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多种类型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尽量多使用高阶思维相关的问题;在使用是何类基础问题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如何、若何、为何等训练学生高阶思维的问题。

评分总数:

89

暂无资源

暂无用户